“正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处境,所以才极力想要参与进来。”
“你的态度是倾向于接纳他们?”
“不!他们心怀怨恨,带着这样的人一块长途跋涉数万里,没有人能猜测出他们到底会干一些什么事情。”
“那你想要表达什么?”
“只是在感慨。”
“副使,有一些事情不能感慨,明白吗?”
“明白。你是正使,接不接纳他们由你说了算。”
“那么,本男爵再重复一次,别为他们说情。”
韩信就是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刘邦和陈余对话,他们已经离开洛阳八天,从函谷关那边进入秦地,来到距离咸阳只有六十余里的蓝田。
蓝田曾经是秦国的练兵重地,现在该处依然是一个练兵的军事基地,不过主人从秦国的赵氏赢姓换成了帝国的吕氏皇族。这里驻扎着十四万余人,全部是来自秦地各处的棒小伙子,他们在这里学会格斗技巧,习惯军营的生活,等待冬天过去,要是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就会各归各处。
时节已经进入到冬季,帝国各处的新一轮义务兵制度又运作了起来,与之往常不同的是,以前的义务兵制是针对所有人,从今年开始却是只需要每家每户只出一人,出去履行义务兵制的是谁则由每家每户自己决定。
不是义务兵制进行改革,是中枢下达了为期三年的一次变动,至于是出现了什么事情才让政策出现改变,没有多少人知晓。
共尉是知晓国策变动底细的人,他就身在蓝田大营。现在就坐在帐篷的主位,默默地听着刘邦和陈余斗嘴更像是商议的交谈。
国策变动不是小事,官方给出的布告是体恤民情,考虑到帝国战事暂缓,让大部分人有三年的休息时间。
实际上是什么?国策之所以会有变动,那是因为长年累月地支出,国帑的赤字太过触目惊心,另外就是粮秣为了支持临近的远征之战也到了警戒线,为了缓解财政赤字和粮秣消耗,执政官萧何苦苦请求之下,帝国的统治者吕哲答应给予三年的喘息。
“北上的道路上还有零星的胡人,我将会派遣五千骑兵与你们一同北上。”共尉已经是四等侯爵,除了贵族爵位之外,他还是帝国的镇西将军、西北都尉,手里掌握着第七混编军团和第二十骑兵军团两支部队。
“还有零星的胡人?”刘邦眉头挑了挑:“使节团的武装人员超过一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