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也是那样,没有远距离即时通信的手段,中枢没有可能时时刻刻了解地方。没有快速的交通工具,哪怕是知道某地出现问题,例如叛乱、自立等等,也没有办法让军队立刻投入作战。这样一来就产生“鞭长莫及”一词,这词已经足够说明一切。
另外,像是屡次帝国针对草原上的军事行动,随着军队的战线越拉越长补给线就越来越虚弱,那就是受到交通的一种限制。军队打得就是后方补给,一旦补给线不稳定,军心士气乱是一方面,失去粮草就该不战自溃,要是有外力再来推一把就等着被大屠杀吧。
“帝国创建之初,我们可以大量雇佣黔首进行地方建设,等待时局安稳下来,想要大规模雇佣却是不那么容易了。”吕哲说的是关于民心思定的心理,他又说:“之后只能是依靠战俘修路,所以能做多少事,取决军队向外开拓能够抓捕到多少异族人了。”
被吕哲召唤入宫的人不少,听得懂吕哲说什么的却是不多。
骆摇作为新一任的太尉,他不能让皇帝在谈及军事的时候出现冷场,也就顺着话题说:“草原派遣军一直在梳理诺水之外的平原,南征军和海军也一直在抓捕异族。”顿了顿,好像是回想什么,然后继续说:“上个季度草原派遣军向内地转交了一万多名胡人,南征军和海军也分别抓捕到三万余南蛮和八千多野人。”
军队向外开拓是一直有“进项”,他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追求生俘异族。会这样是帝国现在真的相当缺乏劳力,一些危险的工作,如开矿、修路总是会在工作的时候出现意外伤亡。帝国人士有伤亡就需要抚恤,奴隶死了也就死了,所以有太多的矿山和基础建设需要用到奴隶。
骆摇其实对北方并不太熟悉,他一直都是负责南方的开拓,见吕哲还在沉思,笑着又说:“南方密林里到处充斥着野人,南征军已经在向交趾一代继续深入,交趾的西北方面也发现了许多野人部落。”
交趾就是后世的越南嘛,现在那边生活着一群沙莹人。交趾的北边也有不少族群,那些族群叫什么帝国并不清楚,不过人数真的不算少。
沙莹人对帝国的入侵一开始是比较迷糊的,甚至是带着友好在面对出现的帝国军队,可是随着帝国军队开入的部队不断增加,沙莹人总算是有点回味过来了,没等他们要进行驱逐,帝国军队先行掀开了伪装的温和面纱,双方从“叽里呱啦”的语言不通转为用利器说话。
一个还是石器时代的族群面对一群被武装到牙齿的军队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毫无疑问是石器时代的部落被打得落花流水,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被入侵杀进去掠夺,部落的人被抓捕成为奴隶,土地也被占领。
现在负责对交趾那边开拓的是南征军的前锋,行进最远的部队已经杀入现代越南的演州附近,并在那里建立了首个桥头堡,港口也在建设当中。
南洋舰队也适当地进行配合南征军,他们沿着海岸线不断探索和登陆,次次都有不错的收获。不过南洋舰队的主要目标还是放在对海洋岛屿的探索,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在深入吕宋岛,随着深入发现的东西越来越多,像是生活在岛屿上的野人就是新的发现。
“那些野人的个头普遍不高,也就是一米四到一米五,很难干什么粗活。执政府的意思是经由船队送往倭列岛,那边发现的金矿和银矿适合身高矮小的奴隶工作。”骆摇说着看向了萧何。
“蒯总督发来公函,他们在九州岛北边发现了一处超大型的银矿,根据当地土著的口音直接翻译,那边是一个叫做石见的地方,因此命名为石见银矿。”萧何看上去有点兴奋,他又说:“根据勘探,总督府大胆猜测,光是石见银矿的出产就足够支撑帝国进行初期的货币改革。”
吕哲没有太大的反应,他就是知道倭列岛上盛产银矿才会致力发展海洋舰队,在舰队没有成型之前就派人进行登陆。
石见银矿嘛,后世关于它的记载可是不少,相传这座银矿开采的过程足足延续了四百余年,它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出产量可是占到了世界的三分之一多,可以想象出产量是多么的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