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杨奉见徐晃不但勇猛过人,而且治军严谨,心中对他十分喜爱,一直善待徐晃。
徐晃虽然不愿投身为贼,奈何木已成舟。被迫投降杨奉之后,徐晃念及杨奉恩义,所以仍旧尽心尽力辅佐他。
然而,徐晃心中,一直希望杨奉能够接受招安。只有这样,他才能除去反贼的身份。
一开始,杨奉执意要投降董卓,也是徐晃几次三番的建议,他才有了这样的心思。
虽然董卓被人骂为汉贼,但毕竟在名义上,还是大汉的丞相,仍就代表着正统。
徐晃不喜欢董卓这个人,但是他更想摆脱反贼的身份,所以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事实上,历史上的杨奉,不管是一开始投奔董卓,洗去反贼的身份;还是后来,帮助护送汉献帝东入洛阳,其中都有着徐晃的影子。
正是因为徐晃的建议,杨奉才能官拜车骑将军,假节钺。
然而,徐晃也早已看出,杨奉不是成事之人。以徐晃的眼光,一眼就相中了曹操,所以就劝说杨奉,让他带兵投降曹操。
杨奉才开始听从了徐晃的建议,想要投奔曹操。但是后来,却又临阵变卦,并且派兵与曹操交战,想要劫走天子。
结果,自然是杨奉大败。而徐晃,也趁机投降了曹操。一辈子随曹操南征北战,忠心耿耿,屡立战功。
在汉末诸多名将之中,徐晃的眼光,无疑是非常出众的。
再加上他从不与人争功,并且治军严谨、才能出众,使得他不仅深得曹操信赖,而且在曹军之中人缘亦是极好。
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曾花费了大量笔墨,描写这员当世名将。
这个时代,陈旭的横空出世,也使得徐晃相中了他。
若非被迫降于杨奉,待陈旭取了并州之后,徐晃可能早就带领族中子弟,前去投奔并州了。
以前,他并非没有想过让杨奉,率兵投奔陈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