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舒摇头,及时打断心中这点不礼貌的想法。
只叉开话题,转移他的注意力:“黄老在制器一道上,确实高山仰止,让后辈们敬佩不已。”
“为了让他的成就尽快被更多人知道,咱们赶紧把自行车再研究研究,改良改良。争取今年万寿,拿来给皇上献礼!”
给,给皇上献礼???
黄不二怀疑自己是哭久了,有些懵,都开始幻听了!
舒舒皱眉:“黄师傅不语,可是觉得时间太紧,还是遇到了什么困难?”
“没,没有。”黄不二有些局促地挠了挠头:“属下只是没想到,自行车还能被当成礼物送到御前。不过,这自行车看着简单,实则对骑车人也是有一定要求的。”
“皇上年事已高,不大适合再学自行车了。”
不然老胳膊老腿的,真摔一下谁都承担不了。还不如一开始就拒绝,将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看出他这点小心思的舒舒乐:“所以,咱们这次做的不是双轮自行车,而是三轮啊。届时让太孙在前头骑车,皇上皇后坐在后面。保证稳妥又新奇,直接拔得头筹。”
礼物与孝心的双重表现,效果只会加倍,加倍再加倍!
效果只要想一想,都觉得肯定特别好的那种。
为了将之变成现实,舒舒还特别豪迈地挥手:“当然,关于这方面,我懂得不是很多。只将一切都拜托给黄先生,钱财材料等若有匮乏,您随时知会。”
“只要在万寿节之前完成,别耽误了本福晋的大事就好。”
鞑子……
咳咳,雍正皇帝生在十月底,距离现在还有两个月时间。
虽然把两轮变成三轮,好像是个全新的尝试般。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不过大同小异罢了。
黄不二想着,怎么也用不上两个月。
可事实上,一直忙活到次年春暖花开,才终于做出心仪的三轮车来。
还是前后三尺长,后面从一个轮子变成了并排的两个。原本的后车轮位置变成了两个车轮,上面还有一家精美的小车,可以拉两三个人的样子。
除了形状功能之外,车子的驱动装置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嗯,原本那个实在是太费事儿,也太费材料了。黄不二早就琢磨着该怎么改进一下,只苦于一直没有想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直到被舒舒旁观者明了几次,他才终于福至心灵。
发现了链条与脚蹬的妙用,改来改去,将大清版自行车改成了后世常见的那种。
至此,除了车轮的草胶还是实心的,没办法充气之外,其余诸项,已经跟后世的自行车相差无几。
如此一来,虽然在行驶中姿势不如前面雅观。
但速度上来了啊!
以前的自行车,一日才行三十四里。改完之后,一个时辰就能行这个数。若是路况好,骑车人又身强力壮一直不停地猛蹬,这速度还能上去不少。
虽还比不上快马,但比牛快多了。
是个挺过关的交通工具。
实验通过,宣布新版自行车终于成功时,黄不二再度喜极而泣,哭声震林樾。
舒舒已经能淡定地掏出耳塞,等他哭完了。
是的,耳塞。
因黄不二这个悲伤要哭,喜悦要哭,感动、为难都要哭一哭的家伙。舒舒不得不发动巧手绣娘,给庄子上所有可能遇见他,聆听他哭声的人都做了副棉耳塞,以备不时之需。
车子终于做完,又恰逢端午将至,舒舒忙不迭将之打扮一新,大张旗鼓地送到了圆明园。
说是下头工匠做的,送给皇阿玛消遣。
而事实上,三轮车一进宫,就被太孙给霸占了。因他说要好生磨练技术,来日好拉着皇玛法、皇玛嬷与玛嬷一道儿,体验坐车与骑车的新鲜。
雍正虽然有些不满,但孙儿也确实一片孝心。
遂也不再坚持,只分别与皇后、裕妃坐在了三轮车的后车斗上。
由永瑛拉着,绕着圆明园缓缓而行。
成为圆明园一景,佳话无限流传。久而久之的,三轮车竟然成了子孙孝顺长辈,丈夫疼爱妻妾,手足友爱的关键性道具。
仿佛家中没有辆三轮车,都跟不上潮流似的。至于那车骑行不雅,不如骑马坐轿彰显身份?呵呵,连太孙都骑,皇上、皇后、裕贵妃都坐的车。您什么身份,还能尊贵过这几位去?
没见现在和亲王出来进去的,都骑自行车吗?那位爷是出了名的,全大清除了福晋谁都勉强不了。
能让他如此,肯定没有别的理由,只单纯因为车子好!
得说不管古今中外,名人的带货效果都是首屈一指的。
指他们爷孙父子三个,就把三轮车,自行车带成了京城新宠。
原本还哭,愁车子价格高车是卖不出去的黄不二都开始哭订单太多,忙不过来了!
可怕极了他这汉子嘤嘤嘤的舒舒摆手:“那就不是你该操心的范畴了,是搞饥饿销售,还是安排着扩大厂房,加大产量。是我跟爷该考虑的事情,你得擦擦眼泪准备进入下一个研究了。”
哦,或者说不能完全称之为研究,而是变现。
把原本过于精巧,不适合量产的东西好好研究一下。尽可能保持性能的同时,让工艺简单一点,能够实现量产。
开始的时候,舒舒还怕黄不二有抵触情绪,不肯好好配合。
结果刚开诚布公地谈了几句,他就如小鸡啄米般地连连点头:“同意同意,福晋放心,属下心里欢喜着,再没有丝毫抗拒。”
“这样能将师傅的成果流通大江南北,让所有人都知道康熙年间有这么个了不得的黄大师。属下就算一辈子开展不了属于自己的研究,也无怨无悔!”
那师傅即一切的满满孺慕,看得舒舒心中忐忑,忙不迭找借口溜了。
就怕晚来一星半点,这家伙又开始说起当年他师傅多心死如灰,多艰难刻苦。
说着说着,豆大的眼泪就噼里啪啦掉下来……
黄不二愣,赶紧追问了句:“却不知福晋下一步想要生产什么呢?”
生产什么?
果断去暑扇啊!
今年可是雍正二十年了,换算成蝴蝶未曾煽动翅膀的时间就是乾隆七年。距离那个历史上记载酷热成灾,死亡过万人的乾隆八年只有一年光景了!
既然恰逢其会,手中又有黄不二这张王牌。
那肯定能毫不吝惜地打出去,早早地未雨绸缪啊!比如提前一年,就让祛暑扇在京城、山东等蔚然成风。用验燥湿器+钦天监,预测明年的干旱与酷热,再尽可能多地囤冰。
数管齐下,争取让热灾所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黄不二差点儿哭给她看:这,这都过了端午节了,暑气正浓呢。您,您有这个打算倒是早说呢!
舒舒能说她没想起来,忘得死死的,最近才终于想起来还有这么一茬儿?
果断不能啊!
所以一切,都是见黄不二醉心自行车、三轮车,没忍心打扰。横竖祛暑扇早就被黄履庄黄老研究出来,也悉数交给了你。照葫芦画瓢而已,本福晋相信你绝对可以……
一摞子高帽戴过去,特别轻易地就说服了黄不二。
素来急福晋之所急的他立马展开了夜以继日的忙碌,终于在六月过半的时候,将祛暑扇简化到可以走进千万家的程度。
舒舒赶紧弄了一批送到园子里,皇上皇后住的九州清晏、婆婆裕贵妃处,还有皇子皇孙们念书的地儿。
众人翘首以待,等一个祛暑扇也跟着风靡全国。
可事实上,也不知道是这东西价格太高,还是夏季已经过半的原因。总之,便有帝后、太孙等频频赞叹,这个祛暑扇的销量也还是差强人意。
偏偏和亲王福晋就不信那个邪!
坚信好物并不会被埋没的她啊,不但没有马上叫停,反而还加大了生产。并拒绝降价销售,宁可让许许多多的祛暑扇都堆在仓库中吃灰。
惹不少迷惑,也有不少亲友上门,细细询问过其中究竟后,劝她赶紧及时止损。
免得生产越多,赔的越狠。
对于真心关切的,舒舒自然认真听了,但不改。阴阳怪气的那种,直接拿出她和亲王福晋、当今太孙生母的气派来,吓得她们瑟瑟发抖。
久而久之的,也没人再往她面前絮叨了。
次年,雍正二十二念念夏,酷热成灾,祛暑扇身价百倍,且一扇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