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9页

这种专职管事,是镇内财力雄厚的大商人看到商机,专门推出的职业经理人,便若郑氏等农行一样,为有大量田地,又无余丁耕种的靖边军各级军官经营产业,他们只管坐享其成便好。

这种新生事务,当然让许多人犹豫观望,这些保安州人商议的结果,便是自己还可以干好多年,等将来再说吧。

他们议论听在李邦华耳中,直有目不暇接,如听天书之感。

越了解宣府镇,就觉得这个地方越陌生,越令人恐惧,只觉一切皆是恶行恶状,恨不得挥手扫灭一切,让其回归正统来才好。

……

还有,在路途中时,李邦华也看到了宣报时报的最新消息,不满归不满,每一期报纸,他还是要看的。

王斗号召民众开发漠南,经微服私访后,李邦华态度有所转变,认为这是好事,默认了,不反对。但当中的招募吏员消息,引起他的极大不满。

吏员考核制与科举制谁优谁劣先不说,但朝廷选拔官员至少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

一是正,二是少。

所有能为官者,皆是饱读圣贤书者,他们又从童生、秀才、举人、进士步步考核,层层淘汰,最后才得以为官,至少操守上,个人修养上,他们大部分是没问题的。

而吏员是什么人?

有句话,随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指的就是这些人。

这些吏,国朝初期,还由官府从地方上选取家世清白的百姓充任,个个还需有德有才。

然到了现在,各地尽由吏员家族把持,他们与地方士绅里甲狼狈为奸,皆是头顶生疮,脚底流脓之辈。可以说,国朝大部分事情,就是坏在这些人手上。

毕竟地方官都有着籍贯回避制度,大部分是外省人,土风不谙,语言难晓,当然就要听吏胥的,甚至如木偶似的任他们摆布。

等最终各官弄明白后,已经要到期满离任了,所以他们存在感,远远不如地方吏、胥。

地方官终有任职时间,吏员则是一代代在本地生存,经常有“吏胥窟穴其中,父以是传之子,兄以是传之弟”,州县实权尽入其手的痼疾,他们操弄地方事务,愚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