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第 113 章

[三国]兴汉 剑鸣如歌 2332 字 2024-01-03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赵云开口道:“我来吧。”

二人同时看向赵云。

赵云又说了一遍:“由我来代替殿下。”

糜芳愣怔了会儿,随后忙附和道:“殿下,子龙兄弟已有中将之衔,位同骠骑将军,又是您的师兄,徐扬两州皆知,他的地位非同一般。”

“若是子龙兄弟都因此而受到惩治,您的治下,定然不会有人胆敢肆意欺负百姓了。”

凌寒陷入沉思。

赵云的自荐不无道理,糜芳分析得也很对。

可是说实话,他并不愿意这样做。

他不在意自己的名声,是因为他来自于二十一世纪。

然而,在汉末,不知有多少人,看重后世的声名,更甚于自己的身家性命。

可是仔细想想,如果必须要采取这个法子,自己不行,那又能找谁呢?

只有两种人能起到震慑的作用。

一种是自己极为信任亲近的人,如赵云,周瑜,郭嘉,糜氏。

二是名望巨大或是有着特殊地位的人,如郑玄,刘协。

如果这些人都受到了惩治,并且他们也没有任何异议,平静地接受了。

那么,其他人在企图欺负百姓之前,就得好好掂量掂量后果了。

郑玄不顾古稀之龄,千里迢迢前来帮助自己,又在兴办书院一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刘协是自己的血亲,因为自小被囚,正缺极了安全感。若是自己罚他,哪怕只是名义上的,都很可能会让他害怕自己有别的什么打算。

他们二人,显然都是不合适的。

而另外几位,凌寒同样感到难以接受。

难道因为他们与你亲近,得到你的信任,就活该要承受这样的牺牲么?

要知道,这种名声的损害根本就不是一时的,它很可能会流传到后世千年以后。

因此,虽然赵云主动开了口,凌寒却并没有一口应下。

他道:“再想想看,还有没有别的法子。”

这时,门外传来问候的声音:“糜先生。”

糜芳用询问的目光望向凌寒:“殿下,大概是吴县那边的消息。”

凌寒点了点头,示意他可以出去处理。

糜芳于是推门离去。

凌寒继续思考。

他拿起笔,在竹简上随意写着一些相关的文字,期望用这种方式找到灵感。

赵云静静地凝视着。

别的方法,又哪里是这么容易想得到的?

这原本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想要两全其美,更是难上加难。

赵云开口道:“我是你的师兄。”

凌寒闻声抬起头,有些不明所以。

赵云继续道:“是故,这件事理所应当交由我来做。一点虚名罢了,我也并不在意这些。”

凌寒张了张口,想说些什么。

一点虚名?不在意这些?怎么可能。

凌寒摇头道:“这并不公平。无论是恢复汉室,还是保护百姓,师兄有师兄的战场,师兄的战场并不在这里。”

说到底,这不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

因为生于现代,所以他无法漠视自己治下的百姓受此痛苦。换作其他任何一人,大概根本不会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这于百姓而言,的确是一种仁义。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为了达成这一点,他本人并没有牺牲什么,反而是让身边的人为此付出代价。

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慷他人之慨呢?

赵云却是定定道:“不为汉室,不为百姓。”

“我只为我的师弟而做。”

凌寒手中的笔一下子没拿稳,掉在了地上。

随后,他意识到自己犯了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