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些超载。
好在现在已经是北上的季风了,就算准备的食水有所不足,但这段航程还算平静安全,只要忍饥挨饿最后几天就可以抵达夷洲的鸡笼山,也就是宇文家领下,属于谜样生物的直属地盘。
当然他们不会被直接从夷州上岸,就算那里是南朝控制力薄弱的地方,如此一大群人还是太过扎眼了。
只能送到夷州鸡笼山沿海,开拓出来的外岛去,进行一段时间的回复和适应,这样,就算是其中混有奸细或是其他动机的人。
面对一片茫茫大海,也只能无计可施,再慢慢理清内部,挑选出可用的人来,分作不同的批次,逐一送到夷州本岛的鸡笼山领地去。
但不管怎么说,他们已经逃离了必死的险境,拜别了这场充满了鲜血和眼泪的迷梦。
或许在很多年后,当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还有许多仍旧活着的人,还会记得这个令所有人都刻骨铭心的,海上逃亡之夜。
第126章 心防
当我乘坐的小海舶,重新回到外港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晚上了。
港口中停满了各种南海舶、番舶、西南夷舶、波斯舶、师子国舶、昆仑舶、昆仑乘舶、西域舶、蛮舶、海道舶、南海番舶、婆罗门舶等,号称海舶岁至一万二千余艘,所谓“大舰飞轩,陆海珍藏,蕃商列肆而市,交通夷夏,富庶于人”。
所谓大船一只,可致千石,得船数十艘,便可致三五万石。因此南朝海路所致,于是军不阙供,权威大张。藩外往来,动辄以千万计,所谓“环宝山积”、“珍货辐辏”。
外船来市,主要“纳舶脚”、“收市”和“进奉”三大课,也就是征收船舶入港的进口税,然后在市场中买卖的时候,再交一道交易税,此外如果是指定名目的奢侈品或是珍奇物产,还需要按照比例,强制献纳一部分给朝廷名为“进奉”。
“纳舶脚”通过市舶司收取,入的是太府寺管理的国库;“收市”由诸市令、税署征纳,入的是广府的五官库;而“进奉”主要由官椎局和宫市使收取,入的是大内的大赢诸库。
其中作为朝廷的收入,主要以“纳舶脚”和“收市”为根本。从屯门、光塔到蓝湖、菠萝庙都是历史悠久的古代大港,各有舶司纳所,随便一处的出入吞吐,抽脚动辄百万计。还不及那些走民港的走私船。
而在三大市内,资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每日交易额度,数以千万计。
因此战乱多持久一日,朝廷的巨大损失就多上一日,哪怕外城打的最紧要的时候,海边的市舶依旧没有断绝过,反而因此呈现出某种畸形的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