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页

此外,利用丘陵地区不连片的零杂碎地,间隔种植以芝麻、苎麻、油菜、烟草、花生等少量经济作物,以及桑树、核桃、柿子、乌桕、油桐等果木,以满足日常民生所需的少许生活原料。

说穿了还是计划经济的那一套东西,其主要目的是,以相对科学的总体生产规划,尽量利用土地的肥力与产量,重点集中资源来解决粮食自足为第一优先。

这也关系到我们能否真的在青州之地,彻底站稳脚跟,而不是长期寄人篱下的存亡根本。

只是,在春耕的开犁之前,还有一个独特而重要的传统仪式,就是鞭春牛。

也是通过这种颇具乡土气息和传统特色的方式,来昭示和表明本军为首的地方新政权,在淮东之地长治久安立足下去的决心与姿态。

同样也是为了安定治下的人心,如今在我的麾下的治下人口,可谓是颇为成分复杂。既有来自徐州彭城一代的百姓,亦有来自滨州的梁山部众,乃至兖州到郓州一代,被搜括过来的青壮劳力。反倒是以青州为首的本地人口,变成了相对的少数。

正所谓故土难离,离乡人溅的情节,同样也发生在这些自愿或者不自愿追随而来的移民身上。

因此,虽然是在严冬残酷的外部环境,和横行肆虐的乱兵胡马的威胁下,哪怕有严格的军管和残酷的惩罚措施,但在整个冬天里,还是不可不免的出现过一些,私下逃亡和离开指定范围的事件。

因此,通过这种群体性的乡土仪式,也可以多少令剩下的人安下心来,而对于在新家园的新生活,而有所期盼和指望。

所谓的春牛,其实就是在每年的立春之日前,用采自四野之郊的泥土,捏成的硕大牛塑,再披上青色的绸缎装饰,就是名为春牛的特殊图腾和象征物。

用以祭奠上古的青木之神,也是司春之主的句芒神。其渊源据说上溯到三皇五帝的时代,由上古先贤带头倡导的劝农兴业的仪式云云。

体现在朝廷中枢,就是由天子亲自主持的郊祭和象征性的迎春典礼,而在地方就成了鞭牛礼。

在这一天,各州县都会从城民中,选出最壮硕的少年数十人,只穿短膊椟裤,抬着草扎人面鸟身的句芒神和披红挂彩的春牛,一边在鼓吹声中招摇过路,一边齐声大唱迎春歌的环城大游行数轮。

然后才在东城门前的土坛上,一般是由当地身份最高的亲民官,用装饰华丽的布束负责开鞭,然后由一众官员,按照身份等级依次鞭笞,直道碎不成形。

然后参与游街的人们和围观的人群,就会一拥而上,争抢被鞭碎的春牛土块,拿回去施与自己田亩中,以获得来年好收成的期许和祝福。

其中具体仪式的摆放,亦有讲究的,如果立春在农历腊月十五之前,句芒就站在土牛的前面,表示农事早。

如果立春正值岁末年初之际,就让句芒和土牛并列,表示农事平;如果立春在正月十五以后,句芒就被安放在土牛身后,表示农事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