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页

岛屿的另一端,我正在检查船上的货物,受风暴进水的影响情况。

我同船上最重要的物资,就是这一万多只铳管了,这是我的淮东地盘,目前尚且无法大批量制造的东西。

就算是这批铳管,其中的质量,也分作四个等次,其中最好的一千多只,乃是家里的大匠手工打磨校正的上等品,专门用来装配成小批量的转轮快枪和火帽枪,还有少量用手工拉了浅膛线,以配合猎兵队适用专属弹头。

因此,单单是铳管的造价,就达到了约15000钱。

然后就是本家生产的标准件,这段时间已经积累到了四千一百只,累计下来的成品率也达到了六成多。虽然采取了规范化标准的和工艺改良,但在操作水力机械钻磨枪管的时候,还是有一定概率变成废品的。

因此,这也是成本和造价降不下来的一个缘故,被废品的生产亢余给拖累了。目前单只成本维持在4、5000钱左右,大抵比得上国朝一个从头到家全副武装的标准甲兵,全身装备造价的三分之一的,算是还可以接受的范畴,只是产量一直努力提不上去。

然后剩下来的,就是国朝直接划拨给用的铳管,大地有六千多只。虽然国造产品的质量和材料,都比不上本家自产的标准件,并且随着不同批次材质工艺也波幅较大,但至少在口径是比较统一的。

哪怕更厚更重一些,只消再次稍加打磨和校正之后,基本可以作为防戍营之类二线部队的火铳备件来使用。对于多人轮的要求和标准来说,这多出来的半斤八两的分量,并不影响日常的使用和训练。

最后,才是我从广府当地其他的渠道,陆陆续续收集而来的,各种杂色口径的铳子,装上简单的枪机乃至火绳部分就能用,主要是提供给守备团、护场队在内的那些地方部队使用。也算是某种火器化的初步上手。

事实上,作为很早就已经出现的科技树之一,虽然不怎么受重视,在我大规模推广使用铳器之前,广府畿内就有已经出现过好些,中小型的五金、制铁作坊改行或是兼职而成的制铳来源。

不过,更多类似手工定制之类的业务,来维持日常的生活和经营需要,而成为市面上各种小范围流通的长短火铳的重要来源。

我家起初也尝试性的接触和收并过几家,结果发现已经某种敝帚自珍或者说是闭门造车,并且缺乏长期而稳定参照物的缘故,这些中小作坊的生产工艺各不相同,什么包卷法、璇打法,内拓法等等。被当作不传之秘而很是矜持自傲,或是自抬身价狮子大开囗一番。

而做出来的东西,也是水准也参差不齐,缺乏稳定的标准和口径单位,几乎还是靠手工定制包打天下的小批量生产规模,以水晶、玳瑁、螺钿、骨片、玛瑙、珍珠等等各种花巧装饰的中高端精品,来满足相对狭窄的小众市场需求。属于典型的猎奇、把玩之物。

因此,最后我干脆熄了兼并他们而统一标准的心思,而改做自行另起炉灶,一边研发一边制造一边使用和测试。毕竟,经过成本估算之后,我发现想要将她们统一在一个标准下,所费的投入和周期有些得不偿失外,还有不利于技术上的保密和封锁的风险。

然而,现今随着国朝逐渐重视起铳器在战争中的表现来,这些兼职的中小作坊,就显然难以满足需要,尔辈枪支归并或是破产后,由“四造”背景下的军工世族收购和整合起来,作为某种转型的开端和试水。

不过,因为某种积习难返的惯性,让原本的火器科技树的多个节点,出了不同程度偏差的缘故,显然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没法全盘仿造和复制本家的产业模式和集群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