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直接拿人数去堆后勤和补给线,是最愚蠢的做法。不但极大浪费了宝贵的劳力和生产资料,也浪费了维持繁重劳役输送而消耗的大量粮食补给。大部分军需在到达目的地之前,都被在路上吃掉了。
毕竟,在个体口粮消耗量上,人吃的或许比不上牲口多,但是比起世世代代专门驯养出来特定用途耐粗饲的牲畜,却更加的精细和脆弱;而且在承当繁重劳役的同时,人需求的可不仅仅只是粮食而已。
显然在相应出力的性价比上,光口人数和畜群却是毫无优势的。而车辆和舟船的发明,却又将这个上限和效率,进一步的拔高和拓展下去。
所谓的代马输卒,也就是百年乱战时期,那些基本都在家门口附近打酱油玩争霸的中原藩镇们;或是世代摩擦和冲突之下,已经相爱相杀多年的边藩诸侯们,才喜欢做的事情。
南朝大梁能够游刃有余的掌控着,号称遍布东西万里的海疆和外藩之地,凭借的也就是历代规模庞大的海贸活动,所衍生出来的强大海运力力量和水师舰队。
像在淮东,则因为相对发达的运河水网和传统的漕运体系,以及成熟的外海输送航线,由此行程一个水陆海运的复合体;对于当地的集体农业和工场矿山的生产活动,提供了不少的额外加成和效率优势。
但到了辽西之地后,却又不得不退化到,更加原始和落后的状态中去了。
这时候相应运用成熟的车马技术,以及如何利用当地相对充沛的畜力资源,就成了眼下需要重视和投入的关键事项之一了。
这也是我给新来军前的那些,行走中军的见习虞侯和参军、参事们,布置的分解课题之一。
当然了,淮东发展到现今的局面,已经渐渐脱离了传统钱粮兵马甲械之类的模糊粗放的概念;而延伸出最初级的统计,统筹、组织和管理学,物理和化学衍生出来军事基础,天文学和地理学、地质勘探学和气候学,等一系列的近代军事理论的前瞻来。
虽然大多还很稚嫩并且时不时还会出点谬误,但总体上还在外部压力和需要,来自内部指导和纠正的催化下,按部就班的向前发展着……
这次在辽西的征拓,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过程,也有足够的实验素材和土壤。
如何尽可能的最大效率之下,将被征服和占领的土地,迅速转化成实打实的产出和可以调用征集的现成资源。
第779章 萌动(四)
在辽西北面沿着大凌河上游的行军,一路上可以说除了山头还是山头,只是没有辽东那么险峻奇秀,也不似东边半岛上的地势那么被隔断的厉害。
若是能够从高空俯瞰的话,就可以清楚的看见,从辽河平原分出来曲折向北,又在山地中弯转向西的大凌河,所流经的狭长谷地,就像是一条蜿蜒迂回在山间的珠索或是葡萄梗子,时而宽放时而窄收的,将沿途众多细碎的丘陵谷地给串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