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沿途的抄掠和地方接济的补充,但是对于这些聚集在幽州城外的各路兵马而言,也是杯水车薪而不足以支持长久的。
……
第1235章 底定(一)
幽州。
已经初步尘埃落定的牙城当前,我也在巡视着刚刚在结束战斗当中,发挥了一槌定音作用的特殊功臣部队。
那是斜向堆架在大型马车上一大排管状的事物,下部还有大团带着使用过焦黑痕迹的发射架;这就是经过多次改良而更进一步定型下来的淮制七年式重型飞火雷(黑尔火箭);
因此相比原来的款式,原本竹木材质的轨道式发射架,变成更加轻便的薄铁皮卷筒式发射管,又在弹体上铆接折叠式的短尾翼,和留下更利于空气涡动的螺旋式凹槽,以获得更加稳定和缩小的轨迹散布。
然后用铁箍横向并列联装、叠加起来,装载在特别加固和减震后的马拉大车上,就成了一个最为简单的火箭巢和集群发射架了;可以用来伴随军队机动行进,也可以放在预设的炮垒上用来加强和构筑防御阵地。
然后车上的支架也可以通过齿轮和转盘组成的机械结构,进行大幅度的调节和转向。
其中还有部分是弹头特别加大加重的外延超口径飞火雷,则属于火箭推进烈性炸药包的原理,也就是古代版的没良心炮,不过射程就更加短小了,几乎可以被居高临下的弓弩威胁得到。
因为早期产品的射程和准头都十分的感人,相应的飞火雷在野战和攻坚的掩护、压制射击当中,对自己和敌人的误伤概率也是令人诟病的;所以在之前外郭和内城的攻战当中,并没有多少机会能够派上用场的,而让位给了更适合硬性目标破坏和摧毁的轻重炮兵和战斗工程兵使用的定向爆破手段。
但是对于牙城这种已经没有多少民用目标和额外顾虑,而相对狭小坚固廆集了大量敌人的堡垒式固定目标,就没有必要忌讳什么而可以放心使用不担心误差了。
只是因为生产序列和批次的问题,再加上工艺的相对繁复与耗时,直到最近才完成足够投入使用的批量,紧赶慢赶的送过来,总算是赶上了这场幽州之战的收尾阶段。
再加上库存里历年积累下来的各种试验品,以及从国朝军队手中获得的,粗大笨重不利携带和运输的老式飞火雷,都在这里一股脑的打发出去算是变相的消耗掉了事,由此取得的效果也是相当惊人的。
虽然,这种堆积概率性的密集轰炸,对于城防的削弱和破坏其实相当有限,但是对于没有遮护暴露在外的各种建筑和人员的覆盖杀伤,以及相应的心理冲击和震撼,却是相当的显著和见效的,正所谓是漫天火海之后的遍地残垣与尸骸。
正好因为上千枚火箭一齐轰击之时,环城卫大部分将领聚集在城上,进行那誓师和训示之事,结果首当其冲而死伤累累就此当场团灭;故而在这轮打击下幸存下来的士卒们,既无斗志也无士气可言,还被到处燃起的大火和爆炸轰鸣给分割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