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沦为被通缉作价五十缗悬赏盗匪头目的崔博琦,也极力策马飞奔在亡命逃逸的原野之上。
仅仅才过了这么一个冬天,待到他从窝藏猫冬的山里重新出来之后,就发现他所熟悉的世道,仿若是换了各人间一番,面目全非的让他几乎都要认不出来了。
到处是巡游在道路上拿着武器的乡民,各处道路要冲和山口、桥津,市集,都被建造起了各种具有防御功能的屯围、驿站和哨台,而让他们一旦稍有动静,就在各种围追堵截当中损伤惨重。
而曾几何时,这些往昔任凭鱼肉而依旧只能低眉顺眼,乃至强颜欢笑忍受的鄙贱之民,也居然敢于反抗他们潜伏下来休息期间,一点点微薄的索取和带走青壮的协力要求;
崔博琦眉头上的一道血痕,还有陷没在老家村子里的大半数部曲,就是他的一时轻疏所付出的惨重代价。要知道,这周围十几个村子的大多数土地,都是归属在他崔氏族人的名下,光是为崔氏种地和做工的佃户和奴仆,就占据了这些村子居民中的八成以上。
然而,在他们拿出来耀武扬威的刀枪面前,那些昔日的佃户和乡人几乎是聚集在一起,一边闭门堵窗进行反抗,一边在房顶上放出了报信的烟火;如果不是他见机的及时抽身的话,只怕也要陷没在那个曾经让他熟悉无比的村子里了。
而这一切都是那些淮逆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要知道,他的祖上可也曾是号称山东七大氏族的五姓七望中,清河崔氏的一员;在两汉三国到隋唐的近千年时光之间,在五姓七望最为鼎盛的年代,他们甚至拥有比天子之家更加风光和显赫的名望和权柄,而基本只在相互族内小圈子里通婚,以保证血统的高贵与纯洁。
而那些草莽出身或是具有胡族血统的君王们,也无不是要想尽办法迎娶五姓七望中的某家女儿,以在血统中获得某种意义上的认可与,再籍此从五姓七望中征辟相应的饱学之士或是卓异子弟,以充实自己的朝堂和地方官府,来加强和稳固自己的统治。
而世家门阀也由此获得更多朝廷赋予的特权和利益,而通过各种兼并土地和隐匿流亡,将更多的人口和田亩,纳入到自己的直接或事间接的支配当中,乃至在官府有限的统治秩序之外,以遵循礼教之名和乡约民风为由,自行缔造一套自州县而下专属的社会伦理与道德体系,来进行变相的隐性思想统治和舆情导向。
而在此期间所产生的任何异己和反对的声音,最终不是在来自官府体制内扎根下来的强权和势力面前屈服和求饶,就是因为各种意外和盗匪作乱而彻底消失不见。
哪怕是号称皇权与国势最为鼎盛的李唐一朝,号称是以科举之途为寒门大开方便之门,极力抑并土地兼并的贞观到开元年间,充斥在朝堂上那些璎珞满堂的宰相世系,外戚里的后妃世系,依旧还是崔韦裴卢这些与五姓七望有着千丝万缕干系,或者干脆就是分支族人的显望之家。
这种既有斗争和对抗,又有妥协和依存的关系,一直沿袭到了安史之乱的爆发,才因为五姓七望各家秉持的不同立场和倾向,被严重的打破和分裂开来,进而又在席卷了大半天下的战火绵连当中损失惨重。
好容易捱到天下之乱初定,接下来拨乱反正的乾元天子,以及后来在梁公辅佐下开始中兴的泰兴天子,却又开始乘势进一步的打压和削弱这些世族门阀的力量,并一次作为继任者坚持不移的国策之一。
在后来的历代天子和执政的梁公后人手中,大唐开始逐渐恢复元气而威令八方,海内海外皆有不断的征伐与开疆拓土的事业,而一代又一代裂土分藩的诸侯,也开始诞生在大唐将士与商旅所踏足的任何一片土地上。
但是对于被强大的皇权,给压制的喘不过气来的世族门阀而言,就未免是一段不堪回首的黑暗岁月了。海外输送回来的珍宝财货和海量的物产资源,极大加强了朝廷中央集权的威势和力量,也武装和维持了海内海外规模庞大的各色军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