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高僧与谁见过面

古刹的密码 阿磬 2230 字 2022-10-22

宗镇磊点头说:“解释得好!我没有到注意那首诗的前一首,如此更能说明紫柏告知过妙峰禅师那颗佛舍利子的事。”

李如慧想到一件事:“我还有件事没弄清,紫柏何时与李太后和朝廷间的关系变坏的?”

宗镇磊分析道:“紫柏获启舍利子后,按照憨山所说,先是‘请奏圣母皇太后’,才有了后来李太后迎回宫中供养三日之事,说明紫柏原先跟皇家及李太后关系不错;后来憨山被发配广东雷州半岛充军后,紫柏达观说过‘平生三大负’的话,其中的第一大负是救憨山,第二大负是止矿监税使,第三大负是续《传灯录》;憨山是朝廷判的,所以,他所说的这第一大负,就表现出了对朝廷的不满情绪;再有,紫柏为南康太守吴宝修矿税案申冤一事,是第二大负,矿监税使是朝廷定的,使紫柏对朝廷的不满大增;第三大负是他原准备同憨山一起写一本书,但朝廷没有让憨山返回,可想而知他的恼火情绪。”

宗镇磊似乎思路打开,看来他想多向李如慧介绍一些他所知道的相关人物历史:“后来他回到京城写过一首诗《凤头歌》,‘昔凤头。今凤头。谁云今凤头是昔凤头。来者且未至。去者不可留。来去既非有。眼中见凤头。嗟哉世上人。当面昧凤头。凤头复凤头。横计如奔流。滔滔正莫返。无风争覆舟。大觉不忍看。垂手援痴牛。夜光暗投人。按剑谁非仇。嗟哉世上人。何人识凤头。’因为李太后名字是李彩凤,加上这首诗前面,他以跋文感慨从前凤头对自己好的往事,我觉得这首诗像是影射李太后,含蓄表达他对李太后的不满。说远了,其实关系变坏的起点,恐怕还是紫柏发现这颗佛舍利子的丢失。他是位硬直性子的人,既然不满就会流露;他的好友、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都为此劝过他。”

李如慧趁他停顿,赶紧把话题再扯回来:“明白了,你还没说完两位高僧其余的见面的机会吧?”

宗镇磊笑了,他大约也发现自己扯远了,便把话题转回来:“紫柏见妙峰禅师的机会除了万佛洞那次,还有其他时间;那段时间紫柏经常往返南北方,他最后一次从江西到京城,路过五台山,还在那里小住过一段日子;他与五台山渊源较深,前期是为藏经刻印经常往返那里,后来是与友人交往。1599年妙峰禅师建好宣化广惠桥后,在潞州的沈王支持下,开始了筹建峨眉、普陀、五台三山铜殿之事,这期间,两位高僧应该还有交集。”

“这段说的有些牵强,妙峰禅师当时住芦芽山还是五台山?”李如慧认真起来锱铢必较。

“不论住哪,两人应该都见过,我还有一个推测来佐证紫柏从南方回到北方后,有可能见过妙峰。”宗镇磊扭头向外看去,车窗外的景象起了变化,城市建筑已经成片。

“什么推测?”李如慧没去管车窗外,依旧想知道那个问题的答案。

此时火车已经传出阵阵制动的声音。

“还不成型,且听下回分解吧。看,火车进站了。”

“真讨厌,这趟火车开得太快!”

“哈~看这个架势,有人准备去投诉我让火车开快了?”

“咋?不让?”

宗镇磊和李如慧逗着嘴,出了火车站,此时华灯已上;在等出租车的时候,李如慧给李教授打了电话,约时间向他汇报京城之行的情况。但李教授在电话里说,他不在学校;陪远道朋友刚到大同市,准备去华严寺、云冈石窟转转,要待个一二天;又说,反正三天后要进行视频汇报,到时再一起汇报也可以。

李如慧跟宗镇磊说了,宗镇磊高兴地说:“正好我还想去永祚寺补一课,要不,咱们明天去永祚寺?”

李如慧把嘴一抿,学着电视上宫廷剧里皇后娘娘的口吻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