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十五年五月,印度洋上悬挂着夏朝旗帜的船队逐渐增多,这让印度洋海面上的实际霸主荷兰人更加不安起来。
这些夏朝船队虽然不是有官方背景的战船,但他们的数量越来越多,即便是再怎么笨拙的人都能够察觉出不对劲来——夏人很有可能已经将目光投向了马六甲以西的广袤海洋,而这些民间船队无疑是夏朝政府的开路先锋。
这让荷兰人不禁联想起大航海时代初期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他们就是先从民间探险队开始,在发现了更多的海外土地后,便转变为运载着殖民者的船队,抢占海外土地。
为了阻碍夏人的海外探索进度,荷兰人虽然碍于两国之间的条约无法直接出面参与,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其他办法了。
在荷属锡兰当局的暗中接触和推动下,在印度洋上兴风作浪的印度海盗们接受了荷兰当局的雇佣,开始频繁袭击夏人船队,试图以此来打击夏人西进的动作。
一时间,印度洋海面上局势徒然紧张起来,那些皮肤黝黑的印度海盗驾驶着印度式桨帆船,向出现在科摩林角、马拉巴尔海域等海域的夏人船只发起围攻。
陈永安的船队自然也没能幸免于难,五艘船只在穿过马拉巴尔海域的时候,在桅杆上放哨的水手发现了远处有多个黑影正在朝这边驶来。
在那些黑影靠近后,水手便认出了那些黑影的身份——印度海盗!
「海盗!敌袭!敌袭!」
惊慌失措的水手连忙扯起嗓子高声尖叫,向底下的水手们示警,他的喊声很快被其他人听见,甲板上顿时乱作一团。
这是船队离开马六甲后的第一次作战,虽然他们在从马六甲出发时就已经做好了迎战准备,但一直到科伦坡都没有遇到哪怕是半个敌人的行踪,这就让部分水手松懈了下来。
陈永安及时挺身而出,呵斥那些慌乱的水手,命令他们进入战斗岗位,同时向其他船只打出旗号,示意有敌情。
这套旗号是他们船队内部自己设计的,灵感是在泉州港接受训练那段时间教官的忠告,如果没有那个教官的忠告,他们恐怕是没办法自己想出来的。
而现在,事实证明听从忠告而设计出来的旗号果然派上了用场,其他船只的水手们看见旗号后也都在各船的主事人的指挥下进入战斗岗位。
他们将火炮上的炮衣掀开,打开炮窗,又将实心弹和黑火药从军火库内搬出来,为火炮进行装填。
一部分装备着火枪的水手则是在甲板上集结起来,他们手忙脚乱的为手中的火枪装填弹药,这些火枪大部分是在南洋购买的火绳枪,在海战中还要小心上面的火绳被飞溅的海水浸湿,十分麻烦。
因此,许多汉人水手都不愿意使用火器,他们宁愿拿上腰刀、斧头等近战武器,又或是使用更原始的弓弩,也不愿意去用威力更大的火枪。…
混乱中,赖志豪也提着一把火绳枪冲上了甲板,他紧张地看着那越来越近的印度海盗,在后者靠近后,他们才终于能够看清袭击者的船只和数量。
这伙印度海盗一共乘坐了四条桨帆船和两艘阿拉伯式三桅帆船——后者的样式汉人们自然是不懂的,还是加入船队的葡萄牙人迪瓦尔最先认出来的。
一共六艘船只,每艘船只上面都装在赤裸着上半身,装备弯刀、弓弩和标枪的印度海盗,他们中同样只有少数人装备火绳枪,但人数足以让汉人们感到心惊——每艘船上至少有六十多名海盗,只是粗略一扫,就能够看出海盗至少有三百多人。
不过他们人数虽然多,但火炮的数量较少,每艘桨帆船上仅有二到三门火炮,阿拉伯式三桅帆船有十余门,汉人船队的火力占优。
加入船队的葡萄牙
人迪瓦尔在看清海盗的配置后,连忙找上了陈永安,语气急促地说道:「船长,我建议你们在战斗中使用葡萄弹,相信你们也看见了,这帮该死的海盗人数远远超过我们,但他们的船身低矮,我们的葡萄弹可以直接打击到甲板上的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