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再谈设定之前,我们来聊一下什么叫做“网络文学”,之前只是短短的谈了一点,后来还删掉了。
“网络文学”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文学,本身网络文学也与传统文学没什么不同,但是怪就怪在随着数据化阅读的兴起以及写作发布门槛的降低,读者的阅读模式大多都是碎片化的阅读模式。
这所谓的文学诞生了,因为现实世界的压力与碎片化阅读,以及发布成本的降低,一些轻快的,幻想的,天马行空的故事越来越能博人眼球,越来越受人喜欢,在这种情况下,大量良萎不齐的“网络文学”,占据了市场的主流,甚至为了博眼球还产生了许多低俗的没有价值的完全yy的书。
这是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自然也就有大片的人涌入这所谓的“网络文学”创作之中,幻想总是有个限度的,所以这所谓的“网络文学”这里面的形式内容也越来越敷衍,剧情也越来越公式化,甚至呈现为泛脑洞化。
包括近几年大火的题材,都能发现许多共同点——设定新奇,这新奇的设定可以让你们读下去。
那这贴上金箔的“网络文学”真的全部都算的上文学吗?我不排除一些“网络文学”具有价值,但是我们更要看到大量的网络文学都是毫无意义的yy。
什么是文学啊?文学是作者思想矛盾的符号化体现,是这个人对生活、社会、自然和人性的思考,是能给人带来感触的东西。它是一定的社会的意识形态,是这个作者社会阶层的整体思想。
那这所谓的“网络文学”又有什么思考呢?它的价值在哪里?它就是让某些中二病发作的小孩子幻想手撕空间迎娶白富美吗?
那些低俗的无趣的恶心的,反人类的书籍,那些种马文,黑暗文,屠杀文,神豪文,以及掺杂着大量的纯粹为了yy的低俗画面的书,带给心智不成熟的孩子的是什么?是整天嚷嚷着抑郁黑化满脑子低俗画面的中二病,都该给他两巴掌让他认清楚现实。
咱不能否认许多的泛脑洞化的作品并没有掺杂什么冗杂扭曲的思想,例如诡秘之主之类的,剑来之类的,甚至这些书还能给你点正常的幻想,它可以短暂的帮你远离现实世界的压力。
那么,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会沉迷于这些书呢?为什么许多人不喜欢去阅读真正有思想价值的书呢?
因为读不下去,因为自己觉得自己太累了,因为泛娱乐的兴起,不管是因为学业压力还是工作压力,我们都希望在某个时刻逃离世界,缩在一个狭小的角落里。
这个角落可以是游戏,可以是网络小说,可以是短视频,可以是在网络上找个网恋对象,可以是任何轻松愉快的东西。
虽然说这些东西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能让人短暂的放松自己,随后投入生活就是唯一的意义,是它本身的价值。
万万令我没想到的是,青少年居然能从网络小说与短视频中汲取自己生长的因素,汲取自己的价值观理念,从一众糟粕中长出自己歪歪曲曲的价值观。
本身的娱乐性质在这里已经变了,变成了异化的宗教,变成一众让你脱离痛苦并且沉浸在其中不可自拔的理想国。
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哪怕现在我都不敢在自己的手机上安装任何的短视频软件,因为我控制不住自己。
作者小时候也沉迷于这种虚幻的事物,沉迷于这种事情,直到上了大学才稍微有点好转。
上了大学上一年时阅读了很多有意义的书籍,包括哲学类,社科类,以及文学性书籍。
我最初想写小说时没太多要求,就只要能赚钱就行了,就只要赚钱就ok,哪怕仅仅是几十块钱,全当打发自己空闲的时间罢了。
作者的家庭并不美满,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父母就闹离婚,原因是我母亲出轨,但是最后因为我还小,没离成。
当时我很恨我妈妈,我那天忘带课本回家拿,亲眼见到了那一幕,我甚至都不敢去想这个事情居然是真实的,我甚至都失去了思想,只是不断的哭,从家里一直哭到学校,到了学校才洗了把脸,一言不发,可是她甚至都没来找过我,她都不担心我去了哪里。
不管谁问我都不敢给别人说发生了什么事,我嫌丢人,我不敢说。
这种关系一直持续了两年,后来才逐渐好起来,毕竟她还是我的母亲,不管做了什么仍然是爱我的。我是个心软的人,我也见不得她看见我不说话时伤心的流泪。
慢慢的父母关系又好了起来,我也上了大学,我姐姐也工作了,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
直到今年夏天我父亲患了重病,花了很多钱,也让我第一次觉得,我应该长大了,我是个成年人了,我应该竭尽所能的给家庭减轻负担。
我想去打工,但是我姐姐不同意,说不缺我这点钱,不过我通过社会实践调研的名义说服了她,暑假去打了两个月的工,赚了点钱,不多,仅仅有几千块。
在打工的那几天日日夜夜我都要忍受着折磨,工作的繁重与单调,一个人在异地的孤独与无助,我妈妈每次给我打电话都是哭诉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自己有多么多么难,要照看一个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