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从未想过自己去发明什么东西,也没有时间去研究科学之类。便是郑智更加相信人的智慧。
古人的智商从来不会比现代人差多少,郑智也不认为科学的进步需要自己去发明什么东西,郑智一个人也发明不了什么,郑智能给这个时代带来的变化只在观念与意识。
一旦科学的意思产生了,郑智再协助一些有经验的解决办法,这个时代的科技大爆炸便不远了,只在一代人的时间,二十年之内,真正的工业就会到来。
有了真正的工业进步,这个世界只待征服。
郑智的案几之上,最为显眼的依旧是那一份改了又改的《官办学堂改革法》,配合《官办学堂改革法》的还有一份《燕王府属官遴选法》。选官之法便是配合教育改革,慢慢让科学进入课堂,也要让科学成为当官的渠道,这样才能真正进行改革。
至于科学的基础教材,这个时代并非没有,只是没有人注重而已。从几何勾股,到算数之法,到简单力学的计算。
高深一点的便需要郑智亲自花点心思了,电是怎么来的,磁是怎么回事,磁铁能干嘛,罗盘为何能准确的指导方向。化学的基本,物质的构成理论。医学的基本,人对于自身的基本认识。这些也不需要什么研究,多是概念型的,即便有人不相信,有人会抨击,也是无妨,只要有个了解,十个人有一个人相信,那这一个人将会起大巨大的作用。
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概念,便是地球是圆的,世界很大,还有好多地方,还有还几块大陆。
任重而道远,却是郑智不得不做的事情,基础科学倒是有现成的东西。以后深入,便要靠郑智亲自编写一些概念性的教材,这些教材想来也会引起轩然大波。
这个节点,郑智携兵威之力,正是要真正进行变革的最佳时刻。在社会权利交接的真空节点,在郑智一言而出,麾下之人一定会一丝不苟执行的时候,便是郑智真正能进行改革的最佳时机。
若是权利交接稳定了,社会也稳定了,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地方势力关系,郑智的改革难度便会急剧增大。郑智永远只是一个人,并非一个命令就能改变世界,命令的执行者才是主要的,整个体系的一致性才是郑智能倚仗的东西。
但是体系的一致性永远受到利益的左右。此时郑智代表着这个体系所有的利益,将来兴许就不一定了。
一切都不能等待,一切都不能拖延。势在必行,争分夺秒。越早做这些事情,便是越能带来更大的成功。
郑智不能拖上几十上百年来慢慢让社会自己产生变革,而是要做一个推力,推着社会往前走,缩短这个过程的时间。让一切来得更快,让郑智在有生之前便能看到一个真正的起步,也能留下一个更加宏伟的蓝图。
郑智所言,要打一百年的仗,显然并非一句玩笑。即便郑智不在了,这个国家依旧要按照郑智的蓝图往前去走,只有做好现在要做的事情,这个蓝图才能不需要郑智也能顺利进行。
回到河间城内,郑智迫不及待拿笔便写,写着水泥制作之法,石灰石与黏土的配比。期间还有两道破碎碾磨的工艺,一道是生料的破碎,一道是成品的碾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