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只有台参将和莫县令他们知道。”杨文定勉强还算称职,答道:“长毛刚到江阴时,老夫为了稳定人心,就已经下令封锁关于城中存粮的消息,还让台参将派靠得住的军队接管粮仓,又让粮台赵德辙亲自掌管账目,存粮情况只向老夫奏报,不得告知外人。”
赵烈文脸色稍稍放缓,忙向吴超越说道:“慰亭,粮食的事不用过于发愁,只要长毛不知道我们的存粮多少,就一定不敢真和我们长期久耗下去。”
吴超越点点头,却并不是很放心,倒是杨文定不怎么在意,又说道:“慰亭,你的练勇这么能打,怎么不直接出城去把长毛打跑?当初在江宁时,你一个营都能杀出几万长毛的包围,现在你的练勇已经有两千人了,还打不跑城外的一万多长毛?”
看了杨文定一眼,吴超越面无表情地说道:“祖父,孙婿在江宁时,五百练勇有击针枪六百八十支,每支枪平均有子弹二百二十三颗。但是这一次我来江阴时,我的两千练勇总共只有一千五百支击针枪,平均每支枪的子弹,还不到三十颗。昨天的进城战,我的练勇又平均每支击针枪用了三颗子弹还多。”
“这……什么意思?”不懂现代战争的杨文定疑惑问道。
“意思是说。”吴超越答道:“象江宁突围战那种规模的战事,我只能打一次,然后就没子弹可用了。所以说,如果我不能一战打败长毛,我就只能留在江阴城里陪你活活饿死了。”
第九十三章 再不上当
实在拼不过吴军练勇的炮火,尽管主动撤回了黄山炮台上的驻军,但林凤翔和吴如孝困死吴家军的态度非常坚决,新营地才刚见雏形,太平军就已经分出兵力来开始挖掘深壕,离城四里的壕沟还是北到长江,南到横河,摆明了彻底切断江阴城与外界的陆地联系。
让吴超越和赵烈文都十分无奈的是,江阴本地百姓也纷纷自愿加入了挖掘壕沟的工作,饱受满清暴政荼毒的江阴百姓三五成群,自带干粮工具赶到施工现场给太平军帮忙,导致太平军本就进展神速的围城工事施工速度更是飞快,壕沟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基本挖掘完毕。然后太平军又迅速开始修筑土垒,建立哨台,施工速度同样极快。
在此期间,台文英和赵德辙等清军文武官员不是没有建议过吴军主动出击,破坏和阻挠太平军施工,被吴超越断然拒绝后,台文英还小心翼翼的问起原因,“敢问吴道台,长毛如此猖獗,你如果不赶快出城杀散长毛,真让长毛建成了围城工事,我们接下来的仗岂不是更加难打?”
不敢泄露自军弹药严重不足的机密,吴超越无言可对,倒是赵烈文找到了借口,道:“台大人,不是吴大人不愿出城,是我军远道而来,士卒疲惫,急需时间休息,我们吴大人又素来爱兵如子,体恤麾下兵勇,所以才打算让士卒多休息几天。不过台大人请放心,等我军士卒稍微休息几天,吴大人他一定会亲自率军出城,一举粉碎长毛的包围!”
知道吴军练勇是走陆路来的江阴,台文英和赵德辙等人倒是没起什么疑心,点头接受了赵烈文这个解释,但管粮草的粮台赵德辙却又提醒道:“吴大人,恕我提醒一句,最好动手快一点,城里的粮草情况,可不容乐观。”
吴超越点点头,心中益发烦闷,知道内情的杨文定明白吴超越心思,也向替未来孙女婿分担一些烦恼,便转向江阴知县莫载问道:“江阴县,江阴城中,民间存粮情况如何?你能否号召城内富户再捐一些粮草助军?”
轮到莫载愁眉苦脸了,苦丧着脸答道:“抚台大人,不是下官不肯尽力,是江阴城里的富户士绅恐怕也拿不出来了。前番江阴大战时,为了筹办练勇,下官就已经号召他们乐捐过一次,后来打退了长毛抚台大人你募兵到镇江参战,他们又捐了一次,这次大人你再回江阴守城,为了招募练勇补强守军兵力,他们又捐了第三次。四个多月三次捐钱捐粮,城外的秋粮又还没有来得及收割入库,让他们再捐第四次,恐怕他们也是有心无力了。”
杨文定大失所望,只是暗恨新上司怡良乱抽手瞎指挥,破坏他的江阴屯粮大事。那边的台文英却说道:“莫大人,不妨再试一试,你可以直接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不愿乐捐,我们可能就要强征了!”
莫载一听更是心中叫苦,好在吴超越立即反对,说道:“绝不能威胁强征,我们守江阴是为了安境安民,不是为了祸害百姓!而且这么做了,不就等于告诉城外的长毛我们的粮草不足,更加坚定长毛的围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