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页

当然了,吴超越也很清楚自己那位慈禧大侄女的德行,知道自己的花招肯定很难瞒得过她,好在吴超越需要争取的时间并不多,同时沙俄方面在远东的军事力量也并不强,吴超越只需要争取在沙俄军队大举插手中国内战前干掉太平军的主力,就可以腾出手应对东北的变局。所以吴超越也没有过于关注此事,主要精力仍然还是用于准备与太平军的南京决战,全力争取在南京战场干掉洪秀全和李秀成这两个祸害。

终于,莫祥芝离开九江十余日后,最后一支奉命参战的吴军队伍终于还是赶到了九江,运载军队和粮草军需的船只也全部到位,随时可以大举东进,加入南京战场。同时获得了四十多天的休整休息之后,吴军曹炎忠兵团的情况也有了明显好转,战斗力至少恢复到了鼎盛时的八成左右,吴超越也再不迟疑,当即命令曹炎忠和王孚联手水陆并进,一路攻打秣陵关切断李秀成的陆上主要退路,一路攻打九袱洲与七里洲,切断南京太平军的水上退路。

给曹炎忠和王孚的命令发出之后,吴超越又命令第三路东征军开始登船,准备在第二天率军出发东进,亲临南京指挥决战。然而就在吴军将士忙碌登船的时候,随军幕僚长戴文节却急匆匆的来到了吴超越的面前,一边呈上一道刚收到的电报,一边说道:“镇南王,京城曾九帅那边遇上了一件麻烦事,需要你亲自定夺。”

“京城出什么事了?”吴超越赶紧问道。

“我们的藩属国,琉球国,向我们求援。”外交生疏的戴文节回答得有些拗口,说道:“说是日本的什么萨摩藩逼着他们琉球国断绝和我们大清的宗藩关系,只向日本国王称臣,还要琉球国向什么萨摩藩贡糖贡米,上贡硝土和铜铁,琉球的国王尚泰一是无法承受,二是害怕大清兴师问罪,就派了一个使节团到大清求援,请求我们大清出兵收拾日本的萨摩藩,保护他们琉球国。”

说到这,戴文节顿了一顿,又说道:“结果琉球国的使节团还是到了天津以后,才知道镇南王你已经拿下了京城,把京城乱党赶到了东北,留守天津的乱党恭亲王又一直不给他们答复,琉球国的那个使臣东国兴就派人到了京城和曾九帅,问我们是否愿意接受他们的臣附,派兵去帮他们对付日本的那个什么萨摩藩,曾九帅不敢擅自做主,只好向你请示。”

“答应琉球国!”吴超越连电报都没看就回答得斩钉截铁,语气坚定地说道:“马上回电湖北省城,让赵烈文和阎敬铭以我的名誉回复琉球国,我们大清接受他们的请援,叫琉球国的使节团到上海来等我,我在干掉长毛之后,会尽快出兵琉球,帮他们抵挡日本萨摩藩的无耻侵略!如果有必要的话,我还可以直接出兵日本的九州岛,直接去抄萨摩藩的老巢!”

“镇南王,是不是有些太草率了?”戴文节担心地问道:“我们现在还有长毛和乱党这两个敌人没有收拾,直接就答应出兵几千里以外的琉球,去和扶桑国开战,战线是不是拉得太长了?还有,我们的水师没有任何海上作战的经验,能不能在海上打仗都是个大问题啊?”

“不管那么多,先答应了再说!”吴超越回答得更加坚定,说道:“我们的水师暂时还打不了海战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向英国或者法国借兵护航,了不起就是多花些银子,多借些外债,请洋人用船把我们的军队送到琉球,但琉球一定要保住,一定不能让小日本鬼子抢走!”

难得看到吴超越态度这么坚定,戴文节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赶紧按照吴超越的要求给湖北省城回电,吴超越也这才拿起了赵烈文等人发来的急电细看,见内容与戴文节的口头介绍大同小异,心里也顿时庆幸道:“还好,还有很大希望保住第一岛链。”

吴超越为什么这样关心琉球的存亡藩属,原因是什么现代人当然都知道,然而很可惜的是,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却并不知道,所以过了几个小时后,意外发生了,一向对吴超越言听计从的赵烈文竟然回电九江,请求吴超越重新考虑答应琉球求援的事,反对原因除了和戴文节的大同小异外,又顺带呈上了吴军临时外交总长郭嵩焘的反对意见,说是就目前日本国内的情况,对琉球的求援不予理睬对中国来说更加有利。

“不管琉球的死活对我们更有利?他郭嵩焘是犯傻了?还是脑袋进水了?”

颇有些气急败坏的抢过了电报细看后,吴超越这才发现自己有些误会了郭嵩焘,正在努力睁眼看世界的郭嵩焘见解出发点绝不算错,只是受限于时代,不知道日本今后要做的事,所以才提出了这个错误得不能再错误的建议。

郭嵩焘反对的原因是日本国内目前进行得轰轰烈烈的尊王攘夷运动,以长州藩和萨摩藩为首的日本大名坚决主张继续闭关锁国,希望废除日本幕府与西方列强签定的所有对外条约,关闭所有对外通商港口,驱逐所有在日外国人,为此与日益衰弱的日本幕府冲突激烈,还刺杀了日本幕府的重臣井伊直弼,与日本幕府形成了水火不容的局面。

所以在郭嵩焘看来,与其耗费巨大代价,动用武力削弱主张闭关排外的日本萨摩藩,倒还不如稍加纵容,让萨摩藩更加坐大,也让日本的尊王攘夷运动声势更加浩大,如此一来,既可以让并非满清藩属国的日本陷入内耗,又可以利用日本的尊王攘夷运动吸引西方列强的炮火,减轻中国所承受的外部压力,让吴军可以集中更多力量用于内战。

“心是一片好心,可惜太低估了小日本鬼子。”嘀咕了一句后,怒气全消的吴超越这才让人回电赵烈文和郭嵩焘,断然否决赵郭等人的反对意见,又特地用电报给郭嵩焘带了一句话,道:“别忘了唐朝时的我们和日本人打那一仗,我们赢了,日本人拼命向我们学习。现在洋人和日本人打仗,日本人难道就不会向洋人学习?如果日本人比我们学得更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