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页

实际上就是一个怪胎,君主立宪与封建专制的混合体,计划经济与自由经济混合体,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与社会主义共存,但却共存在一个封建的帝国中,这边义务教育的小学里学着天文地理,那边诗书传家的书斋里念着四书五经,这边县衙门前枷着示众的,那边公立养老院里的老人拄着拐杖走过,一切都是那么诡异地共存着。

倒是军队方面杨丰没有做太大的改革,毕竟宋军战斗力差只是因为文官指挥军队,但论起本身并不差。

改造枢密院,各地置制使同样变成枢密院体系的军职,而宣抚使也无权干涉军队,各地那些已经无用的节度使取消,明确军队编制,以各军的统制指挥军队,以置制使为战区司令,以枢密院为最高统帅部,这样一个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基本就差不多了。有合理的指挥体系和完善的后勤及优抚措施,重要的是一定程度上有了能打的骑兵,再把宋军的重步兵盔甲逐渐板甲化,这就足够凭借人口和经济上的绝对优势碾压敌人了。没必要非得上火枪大炮,神臂弓加战斧棹刀的重步兵足够应对这个时代,尤其是还有黑火药手榴弹,火球箭,甚至三眼铳之类初级火器的加成就更如虎添翼。

大炮什么的真没必要。

主要是这些年杨丰得罪人太多害怕哪天有人偷偷给自己一炮。

更何况造大炮得要铜,而铜对他来说至今还是很宝贵的,整个大宋都缺少这种流通货币,在有多余的铜之前就拿来造大炮还是过于奢侈了,至于火绳枪没多大意思,杨丰准备过些年直接进化到燧发枪。

总之大宋进入和平发展的时代。

宋元之间的和平状态,一直维持了整整二十年。

而这期间忽必烈一直向西扩张。

他和旭烈兀结成了同盟,伊尔汗国作为他的属国,在旭烈兀死后其继承人阿八哈接受忽必烈的敕封,并且合作击败了试图染指察哈台汗国的别儿哥,后者是拔都的弟弟,术赤系和拖雷系的围绕察哈台汗国的控制权展开持续多年的战争。而窝阔台系的海都支持术赤系,包括被忽必烈击败的阿里不哥,但最终结果依然是术赤系失败,金帐汗国暂时退出了对察哈台汗国的争夺,海都以承认忽必烈的大汗地位做交换,和察哈台汗国的八剌一样成为忽必烈的藩属,阿里不哥病死,金帐汗国的忙哥帖木儿也象征性承认了忽必烈的大汗地位。

蒙古各部的内战就这样结束。

而忽必烈终于得到了蒙古各部共主的身份。

虽然只是象征性的。

而在结束内战之后,元,伊儿汗国,察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组成的联军紧接着从阿富汗南下攻入德里苏丹国,之前击败过一次蒙古军的德里苏丹国这一次没挡住蒙古铁骑,毕竟之前他们不过打败了一支偏师,而这一次是蒙古各部的精锐。

察哈台汗国可汗八剌率领的十万联军横扫印度河流域。

德里苏丹国以象阵与蒙古军决战于旁遮普,但却被随行的元军以火药炸开了象阵,德里苏丹国二十万大军崩溃,蒙古联军追杀并攻破德里,然后血洗这座城市。尽管因为距离关系无法控制,再加上德里苏丹国从东部和南部调集的军队陆续到达,最后八剌的大军仍然不得不撤回河中,但在德里城内洗劫的无数财宝,依然让已经很久没有这种好事的蒙古各部陷入一片亢奋中,传说中印度的富庶已经被证实。在此后的很长时间里,伊尔汗国和察哈台汗国及窝阔台汗国的联军,不断一次次通过阿富汗这条战略通道南下打草谷,恒河的血就这样不断地流淌,甚至察哈台汗国还完全控制了印度河上游,也就是白沙瓦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