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了,这本就是孙儿要献上的东西,爷孙俩那么见外干什么!
“主公,诩愿亲自监督匠人打造此犁,绝不使其出半点差错。”
贾诩也极为激动,甚至要亲眼见着此犁的诞生。
若是此犁的效率为真,那主公就可以多出五倍乃至十倍的屯田。
过不了多久,数不清的荒地都将被开垦成良田。
介时,主公将不再有粮草短缺之难,天下百姓也将摆脱贫困状态。
“不行,吾要亲自监督!”
曹操想也不想就拒绝了,倒不是信不过贾诩,而是此犁实在太过重要。
“主公日理万机,此等小事就由我等监督好了。”
荀彧也站了出来,表示他也有很大的兴趣。
“哼,吾再忙,总不至于连这点儿时间都没有。”
曹操双手抱胸,好似生怕他们动手强抢图纸一般。
“大父,还有诸位,既然此图是由我绘制,还是我负责打造吧。”
见他们好似争抢宝贝般,就差打起架来,曹斌连忙说道:“正好我手里有一个工坊。”
“好吧,就由斌儿负责,待此犁打造完成之后,大父再召集众臣,亲自下田耕地。”
曹操一听,倒也没有反对,干脆就这么定下了。
荀彧和贾诩二人想了想,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而且,他们身为臣子,岂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跟主公争抢。
“主公,斌公子天姿聪颖,臣请举荐斌公子为茂才!”
贾诩好似有了决定,咬了咬牙,说出令所有人都惊讶的话来。
举孝廉,乃是时下朝廷选拔官员的方式之一。
汉武帝时,其诏令郡国举孝廉、茂才各一人,即举孝举廉各一人。
通常情况下,孝廉、茂才往往被混同为一科,其属清流之列,为官吏晋升的正途。
汉武帝以后,迄于东汉末,不少名士公卿都是孝廉出身,也算是最为正统的出身方式。
此时,贾诩提出举荐曹斌为茂才,可谓是用心良苦,提前对曹斌下注。
本来,这样的做法不符合他平常小心谨慎的性格。
却是因为他本人便是嫡长继承制的坚实拥趸,确定了曹斌是曹昂的遗腹子,又确实有才之后,他便毫不犹豫进行下注。
“主公,末将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