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佬那边,昨天夜里,伍崇曜已经派人将公使布尔布隆赠送的一千支查尔维尔le1816燧发滑膛枪,以及向法国人购买的二千一百枝查尔维尔le1842击发滑膛枪,都搬进了巡抚衙门的库房内。
从普鲁士人瑞奇·卡伦威那里买进的三百杆德莱赛1841针发火枪,也早就入了库。
等这批美国人卖过来的三千二百杆布朗贝斯燧发滑膛枪到手,一共便有6600杆洋枪!
冯云山忽然发现,自己竟然不知不觉就积攒起6600杆洋枪。只要将这些洋枪装备起来,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六千多杆洋枪组织起来的兵力,可是一股很强大的武装力量!
要知道,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的英军,攻城时派出的陆军,最多的一次也就六千九百人,携带的火枪,也差不多是这种布朗贝斯燧发滑膛枪。
尤其是在攻占镇江城时,二千四百名满清旗兵在副都统海龄的率领下,死守炮台和城门,破城后也在街巷殊死奋战,最后全部阵亡,不可谓不英勇和惨烈,但杀死英军多少人呢?死伤一百六十来个,其实际上打死不到四十人,打伤近一百三十人。
这哪是对战,简直就是一面倒的屠杀!这便是武器上的差距,更是因为武器不一样,造成战法和指挥上的巨大差距!
冯云山忽然发现,利用好这批火枪,自己攻占南方几省,好像也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
同时,冯云山忽然觉得,应该不惜代价地将洋人在远东的火枪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中,要是等满清朝廷也意识到洋枪的犀利,下血本采购洋枪的话,一旦对战,即便胜利,圣军也会伤亡惨重。
不过,他又想到,经过十年前的那次战争,满清朝廷应该早就知道洋枪洋炮的威力。只不过,因体制原因,现在曾国藩、李鸿章这些个洋务派还未当权,因此,暂时满清还不会大规模采购洋枪。
第163章 人才问题
想到这,冯云山猛地想起自己曾经的打算,早在道州的时候,便派了两名细作,前往湘乡县荷叶塘,潜伏在那偷偷将即将回家守孝的曾国藩给干掉!也不知道具体如何了,那两名细作自从派出后,便一直没有消息。
如今自己事情一多起来,便忘记追问下去,都这么久了,想必两名细作都没有得手,那两名兄弟估计也多半不幸了。这样一来,反而打草惊蛇。自己还得再派人去查探一番,再做决定。
还有,自己堂堂占据两广的圣王,每次和洋人谈生意,都要自己拿主意,亲自出面,这是何等悲哀的事情?
伍崇曜本来熟悉洋人事务,也懂洋文,不过他可能因为刚投靠不久,自觉没什么份量,因此不敢做任何决定,都要自己拍板才行。虽然表示对自己的恭谨,但也束缚了他能力的发挥。
其他圣军中的老兄弟,更加是没这方面的人。连左宗棠也对洋人的事情不大清楚,不愿与洋人打交道,何况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