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冯云山便下令从两广和占领的福建、湖南等区域择优招收320名学员,组成第一期的黄埔学员班共800名。
鉴于讨虏军中绝大部分将士都不识字的情况,冯云山唤来李善兰交代,准备在军校里成立一个预备班。跟一期学员开班的同时,在讨虏军中招收500名基层军官,作为第二期学员的预备学员,提前进入军校教授其识字等基础。
李善兰又派人从南海县乡下雇请了几名穷困的私塾先生,作为国文先生。西洋传教士哈巴安德医生的学生何敬文,充任教授救护专业课程的先生。
准备妥当后,黄埔军校便准备正式对外招收320名学员,将黄埔军校真正开办起来。
第260章 《南方日报》
不过,如何将这320名学员招生的信息广而告之,让两广地区所有有志青年都能知晓呢?冯云山沉思起来。
忽然,他一拍大腿,刷地站起来:自己这不是扯淡嘛!搞了半天,连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宣传工具都忘记了,都没开办,这不是?
没错!报纸!冯云山想到了报纸!
后世不管是招人,还是出售货物信息,最早都是通过报纸来刊登广告的。这320名学员的招生不就可以在报纸上打广告就行了吗?亏自己上次在开科举时,还派人敲锣打鼓挨家挨户地去吆喝,累死下面不说,还没能让很多人知道信息。
可是报纸就不一样了,会看懂报纸的人,都是识字的,这样针对性也更强。
最重要的是,报纸可以说是宣传的喉舌,只要掌握了报纸这个工具,以后要带动舆论,还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而且不管是这样,报纸还能启蒙这个时代的人,只要能通过报纸让大家看到外面的世界,看到这个时代,估计,满清的那套做法,很快便会土崩瓦解。
冯云山眼神越发坚定起来,不但要办报纸,还要办好,要办大。这报纸,不能卖贵了,但也不能免费。
想想以前自己在学生时代就很喜欢看的《南方周末》,冯云山当即决定下来,办份报纸,就叫《南方日报》,要让满清和太平军们都听听来自南方的声音。
想到这,冯云山叫来伍崇曜和李文茂,问道:“你们可曾听说过报纸?”
李文茂想了想,道:“圣王可说的是一张张的传票一样的,上面有密密麻麻的蝌蚪洋文的那种东西?”
冯云山一喜,正是这种东西,看来,广州却有报纸,起码,李文茂都曾经见过这洋人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