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页

只见一片开阔之地,七八道铁轨延绵向远方,一眼望不到头。

“圣王殿下,这便是乌石镇的货运站台。一共八道铁轨,可供八辆火车停放靠站,装卸货物。”约翰·福布斯指点着铁轨,一脸自豪地说道。

“不错!两位约翰先生辛苦了!”冯云山也是兴奋,这铁轨,就跟后世自己见到的一模一样,只不过是水泥枕变成了枕木,铁轨与铁轨连接处,也是用巨大的螺栓铆钉固定,铁轨更是厚实无比,一看便是好东西。

看来,自己投入的银两多,这些美国佬也舍得用材料。加上这是第一条铁路,美国佬还想着后面的生意,要给自己留个好印象,活是干得不错。

“圣王殿下,这条铁路,全长714公里,比原规划的,多了300米,稍有误差,不过,这个成本费用还是按原规划的计算。整个工期,我们美国中部铁路公司花了半年不到的时间,完成了整个铁路的修建。”约翰·福布斯介绍着。

冯云山点点头,这个工期,确实算快了。他知道,这也是因为工务部的主事程恒生出了大力气。前段时间,他可没少接到韶州新任的知府任为琦的告状,说工务部的主事程恒生领着一帮讨虏军将士将铁路沿线的百姓农田、民居强行损毁,不给百姓搬迁时间。

冯云山知道这拆迁在后世便是个老大难问题,便告诫韶州知府任为琦要好好配合,一切都为这条铁路让道,任为琦这才作罢,睁只眼闭只眼地让程恒生领着人,三下五除二地将规划中的铁路沿线全部清理出来,这才确保了铁路在五个月时间便修建完成。

想到这里,冯云山让跟随身后的王闿运将程恒生叫来,当面褒奖了一番,让原本因为是满清降官的程恒生,激动不已。

……

比程恒生更为激动的,是郑大将,一个乌石镇上原生土长的乡民。

郑大将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乌石村,到郑大将这代,已经变成了独苗一根。由于家道败落,郑大将只有三亩劣等的水田,家境贫寒,前年,体弱多病的妻子连小孩都没生下,便染病故去之后,家中便只剩下他一人独守,日子过得很不如意。

郑大将不是没想过再娶一房,但家中只有三亩劣等水田,每年的出产勉强够他一个人的伙食,要不是他在农闲时分在乌石镇上帮人家做些零工,根本连猪油和盐都吃不起。如此便耽搁下来,眼看年纪已经快三十来岁,却还是孤身一人。他倒是没什么,可镇上邻里乡亲的风言风语,嘲笑他们老郑家要绝后了,这让他实在受不了。

他渴望能赚些钱,再续一房亲事,生个儿子给郑家添上香火。但这可是需要一笔不少的费用!

去年九月里的一天,正当他愁眉苦脸地从旁边的北江中一担担挑水,倒入三亩水田,辛苦浇水时,数十人过来。

其中一人当大官模样的人,自称是叫程恒生,乃是圣王王府工务部主事,说是这里要修建铁路,带领一帮工务部的官员和洋人前来测量,按照他们的规划,郑大将的三亩水田正好在他们的货运站台范围内。

郑大将有些不明白,什么是铁路?什么货运站台?跟我郑家的水田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