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虽然觉得与长毛贼酋谈和,有损他的颜面,但如今大清兵力实在紧张,只能不作声,表示默认了。
肃顺见咸丰竟然没有出言反对,哪能想不到是皇上默认了?于是,他又提出一个主意:“皇上,奴才还有个主意。奴才听闻这淮北一带,有股反贼势力,取名叫捻军的,势力不小,人数众多。奴才想,这些都是吃不饱饭的淮北乡勇,被人挑唆煽动,这才动了歪心思。不如也命安徽巡抚福济,一同安抚,将之招安到朝廷,许诺些虚职,让其归顺朝廷。即便是对方不愿归顺,也可想办法让其与粤贼产生矛盾,争夺地盘,让他们狗咬狗去。”
咸丰点点头,道:“雨亭所言有理!不过,朕担心的就是这些反贼也都投靠粤贼,那对大清,可就雪上加霜了。”
肃顺一笑,道:“皇上,奴才有些主意,可派一些死士假扮粤贼的细作,刺杀那些捻军头领,这样便能挑起两贼的矛盾,到时再由安徽巡抚福济出面,便自然能有一番效果。”
咸丰嘉许地看了下肃顺,道:“雨亭不错。众卿都亦当如此。”他想了下,谈起了具体兵力调派的问题:“众位军机大臣都在,便议议从哪里调筹兵力。”
咸丰其实心里明白,他如今能调的兵力,也就是直隶一带的京师卫戎兵力了。
并不是说其他地区没有多余的兵力,而是有兵,但不多,而且太分散,要集结起来,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最关键的是,这些兵谁都知道,没什么战力,上了战场,莫说克敌,不添乱溃营已经算不错了。
军机大臣杜翰开口言道:“皇上,微臣在军机行走,已经近年余,我大清军力弊端,主要在于军队部署过于分散。我大清朝廷自从平定三藩之后,好像从未一次性调集过二十万以上的大军过,不但绿营兵分散各地驻守,严格监视防御地方,指挥零落散离,互不统率,互相牵制,不能集中起来;连八旗兵都是四处分开驻防,军队数量有限,面对如此多的反贼,如之奈何?”
杜翰的一番话,可谓字字诛心了,一下说道了满清的骨子里的痛处。
众人听得暗自点头,但明面上,又不好开口附和。肃顺看了杜翰一眼,心中暗自冷笑,杜翰所说这些弊端,其实他早清楚,而且,他相信,其他人也早就清楚,但却始终没有人提出来。也就杜翰有个好爹杜受田,皇上最为敬重的恩师,否则单单刚才说的这番话,足以让他下狱。
可笑这杜翰身为汉人,有些不清楚旗人的想法。其实,大清朝的军队布置之所以这样,身为满人的肃顺很清楚。
根本原因,就在于大清的是满旗贵族的大清,最多再加上蒙古贵族,大清的核心力量满蒙人口太少,能组建的军队数量十分有限,大清历代以来,都不敢让完全的汉人武装——绿营兵——数量过于庞大,这对大清来说太过危险,因此,绿营的数量受到严格限制。
而偏偏是八旗兵又武备松弛,毫无战力,这样一来,整个大清,虽然有近十六七万的旗兵,五十万的绿营兵,但如今却陷入无兵可用的境地。
哦,对了,已经没有这么多了,南方几省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已经前前后后被粤贼击溃十余万,加上这两年与长毛贼兵厮杀消耗的十余万,整个大清,只有十万余八旗兵,绿营兵也只剩下三十来万了。
肃顺不由心中一阵咯噔,难道,大清真的要无力回天了么?
这边,咸丰听着杜翰的一番话,也是心中暗怒,不过,看在已故恩师的面上,强自忍住,没有呵斥对方。但听完了,心中一怔,自己这师兄说的,还真是大清的致命弊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