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颜龙,你是我白家长子长孙,你巴巴的一大笔家业还要你来打理。怎么能将自己的命,押在这里,去帮那满清官府,上城墙抵抗那些汉人贼兵?”中年人面带责备地道。继而,他又解释:“我们陕北白家,在泾阳一地也算是一方豪族,我们的根,还是在那里。”
“如今皇上一逃,这京城中人心惶惶,外城直接已经被贼兵占领。整个京城的百官已经各自逃命,无能入署办事者,人心涣散,已经是亡国之相。内城即便坚守两月,估计也是无力回天,被攻破是迟早之事。我们还是早些离开这是非之地。今晚凌晨便离开!”中年人叹口气,继续收拾家当起来。
青年还有些不想离开一般,有些犹豫地道:“达达,那你在朝廷的员外郎之职,就这样辞官不做了?还有儿子这武举的身份……”
“颜龙,你是舍不得这劳什子武举身份吧?糊涂!如今这乱世,还要这武举身份做什么,你看我连正五品的员外郎都不可惜,你还可惜个什么武举?”中年人有些怒了,忧心忡忡地道:“也不怪你!我自己也有些没想通,应该早两天前便离开京城的。要知道,前两天八里桥一战之后,就有一大批城内的官员商贾都纷纷离开,他们才是聪明之人。”
“幸好如今还不算晚,南边来的贼兵,没有封锁外城,我们扮作普通商人,仍是勉强可以离开。若是再过一两天,攻城战事激烈起来,不管是内城的官府,还是城外的贼兵,都会抓壮勇,到那时说不定就走不了啦!”
“是啊!达达,大哥,我们还是早些离开为好!我听城中的一些八旗子弟哥儿们说,贼兵火枪犀利,八里桥上万骑兵冲去也是大败,死伤过半,连大清的第一勇将僧王爷也差点被打死。大哥,你这武举,再厉害还比得过洋枪吗?人家满蒙旗人都想逃走,亏你还想着要去内城上城墙抵挡。”少年也和他父亲一条心,老气横秋地劝道。
“好啦好啦,我这不是都听你们的了?今夜便离开京城回老家,也有好几年没见巴巴了,怪想他的。”青年总算答应下来。
当天晚上,不单白家,还有诸多官吏、商人,举家带口连夜逃离京师。甚至连封闭城门的内城,也有不少人塞金银细软买通守卫城楼的满蒙旗兵,放吊篮或是绳子下城楼让他们连夜逃离京城。
第592章 坑人的谈判(上)
次日一早,清妖从西直门城楼用吊篮放下十一人,一边手持白缎,一边战战兢兢地高呼:“奉大清钦差便宜行事大臣恭王爷之命,前来与圣国和谈,还请贵军不要开火。”
待这十余人离开城墙二里远后,罗大纲派的一队讨虏军骑兵,百余骑将十余人团团围住,不顾这几人的挣扎与反对,强行掳到三贝子花园中。
此时,冯云山、罗大纲、左宗棠、白晖怀还有甲一师、甲八师等各自派来的一名副师长都已经在园内等待了。
刘胜邦将被讨虏军俘虏后投降的三名满奸和汉官也都带在半路偷偷观察:除了绮春园郎中兼骁骑参领延崇外,还有吏部的文选清吏司郎中格泰、员外郎陈汝弼两人。自然,带他们观察的目的,是用来辨认清妖前来谈判的人员是谁。
果然,还未等满清的十一被讨虏军押到冯云山等人面前,圣国一方的众人已经清楚出城前来谈判的人员身份:为首却是三人,其一是军机大臣兼兵部尚书穆荫;其二,是被革职留任的原直隶总督桂良;而第三人,是副都统巴扬阿;还有两人,却是兵部的主事,其余六人分别是三人的侍卫仆从。
一旁的左宗棠,结合降俘说的情报,对前来和谈的三人身份给分析了一下,低声禀报给冯云山:“圣王,此三人,应该互不统属,轮地位,却是桂良为首,穆荫次之。”
“圣王,根据情报,桂良是恭亲王奕訢的岳父,而穆荫应当属于满清皇帝留在北京城内的棋子,至于那个巴扬阿,只是个武夫,应当是僧格林沁的心腹将领,也算是忠于满清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