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琨大声道:“陛下,微臣也以为,还是天京城最好。此番去北京,微臣看到,周围都是清妖满蒙旗人驻扎的痕迹,连北京城外的村落、城里的街巷,都叫着带有满清鞑子的特色名字,什么白旗巷啊,八旗庄啊,贝子屯啊之类的,微臣以为都要废除,免得遗祸日后。凭这点,也不应该在北京建都。天京城则不一样,正好处于我中华之地的中部,从南边的广州、北边的北京、西边的四川等地,都可以汇集到天京,镇守整个华夏之地的命脉,正是最好的立国之所!”
冯云山点点头,黄玉琨虽然说的有些激进,但他代表一帮广西老兄弟的看法。他最后将目光看向在场中唯一的满族降臣,原本的怡亲王载垣。这位登基又退位,原本的怡汉侯如今又被改封为顺汉侯,率领一支万人的顺汉师,由千余讨虏军精锐作为基层骨干,充任基层军官,率领四千名满蒙旗兵和五千汉人的满清降兵,又以他们的家眷作为人质,竟让这帮满旗降兵乖乖卖命。当然,这中间,载垣功不可没。
“陛下,微臣以为,定都北京和天京皆可!一切都由陛下圣裁!”载垣是个降臣,根本不敢多说什么,他将自己地位摆得很低,以免引起其他人的嫉恨。
最后的刘胜邦也跟着说道:“陛下,微臣也觉得,一切听从陛下的圣裁!”
冯云山指着刘胜邦和载垣笑道:“就你们俩,是个大滑头啊,让你们意见,结果什么都没说。”
第652章 定都天京
冯云山也明白过来,除了地位高的石达开和罗大纲之外,其余的人也不大会说多少他们自己的意见了,如今自己称帝,即便是自己平常没有拿出皇帝应有的威严出来,他们也不敢如以前一样,在自己面前畅谈了。
这就是上位者的悲哀么?称孤道寡,便是如此!
冯云山抛开这些念头,看向众人,朗声道:“义王总结得很好,信王也说在节骨眼上了。朕也只是听听你们的想法而已,其实,你们估计也猜到了,朕已经有了决定。”
众人看看冯云山,石达开和罗大纲心中明白,没什么表示,倒是梁培友忍不住大声说道:“陛下,你都已经定好了,还问微臣等人做什么?你定下便好。到底是哪里啊,天京还是广州啊?”
冯云山看到梁培友的急性子,哈哈一笑:“朕决定了,就立天京城为中华帝国的国都!”说完,冯云山脸色一正,显得有些严肃起来,他解释道:“除了刚才信王和黄爱卿所说的,天京城的一些优点外,其实选择天京作为帝国的国都,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考虑。”
见众人都仔细倾听起来,冯云山郑重其事地说道:“大家有些忘记了,十多年前,满清和西洋国家英国发生了一次战争,英军区区万余人,便击败了满清,迫使满清割让了香港,并开通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通商口岸,让洋人在这些地方建立租界。当初满清战败后,便是在这当时还叫南京的这座城里,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可能大家并不是很在意,但朕却深以为耻。数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却被只有二十分之一人口的西洋国在自己家门口击败,这是一个奇耻大辱!因此,就冲这点原因,朕也想将中华帝国的国都定在南京。为的便是,时时能警醒,奋起直追,赶超西洋诸国,洗刷华夏当年的耻辱!”
冯云山的一席话,说得石达开和罗大纲血脉偾张,作为水师师长的梁培友,更是握紧了拳头。
石达开席地而跪,大声道:“陛下一片苦心,微臣明白了!微臣愿誓死效忠陛下,死而后已,为帝国,为华夏一族,洗刷耻辱。”
罗大纲也当即跪下道:“微臣也誓死追随陛下,为陛下驱逐强敌,为华夏一雪前耻!”
冯云山被两人举动愣住了,自己只不过是稍微有感而发,竟然让手下有这么大的反应。他连忙扶起两人,欢喜地道:“好,好!有众位兄弟助朕,何愁帝国不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