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页

冯云山见圣京城已经稳定,中华帝国也建立起来了,想着二三个月后的黄河的决口,想着还有一年不到的时间,欧洲的那场克里米亚战争便会结束,冯云山坐不住了!

当前最紧要的事情,便是先着手应付即将到来的黄河大改道引发的决口灾难,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特大灾难,上千万人受灾的大浩劫,可在历史上,这些竟然全部算在太平天国的头上,冯云山不禁为太平天国抱不平。而且,正因为此次大决口,引发大规模的洪灾,导致黄淮地区的百姓全部受灾,无处谋生,最为严重的便是鲁南、皖北和苏北这三处地区,大批灾民流离失所,纷纷入捻,从而推动捻军达数十万,若是加上附属的捻众,数量竟然达上百万之巨,淮河南北,遍地皆捻的境地。

如今这些黄淮之地,基本都已被帝国占领。因为就在半个月前,冯云山接前线报,彭玉麟率领甲七师和韦俊一部,会同乙三师和乙六师以及石家兄弟率领的义一师等,已经将整个菏南和汕东、直隶南部全部占领,若不是因为分兵驻守地方,造成兵力不够,说不得还要一路进攻到山西去。

想到这些黄淮的灾患之地已经是自己的地盘,冯云山更是不能让百姓遭大灾,但对于黄河的改道,他无法改变。改道的原因自然是河道淤积堵塞,而满清朝廷治理黄河总是派民夫筑堤,造成河水比地面还高,一旦决口,便会改道前往低处,因此才会造成这次的黄河从菏南开封府的兰阳,也就是后世的兰考,决口改道,黄河夺大清河的水道,流向汕东,经过曹州府、泰安府、济南府,由武定府入海。哪怕在后世,哪怕叫上百家蓝翔技校规模的挖机来开挖河泥,也无法在半年之内将这黄河内的淤泥开挖疏通,因此,这是一个黄河注定要改道的结局。

既然无法改变,那就提前做好准备。冯云山已经有了主意!

第659章 魏源

几天后,由原本的天王府改名的中华帝国大内皇城内,金龙殿,一名长眉白须的僧人,在中华帝国农业部副部长刘长佑的陪同下,端坐殿侧的左厢房内,略有些着急地等待着。

这名年老的僧人,正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魏源。

不过,此刻的魏源,却是心中有些忐忑不安。

作为他自己,他虽然有一定的名声,但只限于江南文人圈子内。并且,那还是在前些年,如今,他根本连文人的圈子都融入不进去。

前年,他以年逾六旬,遭遇坎坷,被人弹劾,以“迟误驿报”和“玩视军机”被革职查办,后虽然查无罪证,官复原职,但他已经是心灰意冷,加上年纪大了,对朝廷的糜烂深感失望,便以世乱多故,辞官致仕而辞去。

他来到杭州,在杭州城的东园僧舍里剃度出家,取法名承贯,潜心学佛,准备安度晚年。虽然学佛,但心中却难免是不是涌起一种悲哀,他原本以为自己也就这样了,也没几年好活,最终会在这东园僧舍里悄无声息地故去,一了百了。

可没想到,让他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前阵子,一名叫刘长佑的人,带领着十余名随从,自称是中华帝国农业部副部长,奉中华帝国皇帝冯云山之命,来请他出山。

魏源大吃一惊!他虽然不清楚这个农业部副部长是什么职务,对于中华帝国,也不清楚,但对于冯云山的大名,还是耳熟能详的。

早在前年,他还在高邮任知州的时候,便注意到这个名叫冯云山的粤贼头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