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一下达,整个立陶宛和波兰等俄罗斯统治的东欧地区,便炸开了锅,数以十万计的农奴纷纷要求参军,甚至还有人自带猎枪和骡马,要求上战场,以便解除自己的农奴身份,换取土地。
亚历山大二世大喜过望,迅速派出亲信秘密组织这批由农奴组成的军队,悄悄集结,经过短暂的一个月的集中训练,便猛然投入克里米亚战场的前线。
而正在此时,英法等国联军正好结束对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第二次大规模炮击,联军投入了五百多门大炮,发射了十六万发炮弹。作为回应,要塞内的俄军用一千门大炮回射了十万发炮弹。
炮击了近十天时间,俄军死伤六千余人,而联军方面,法军仅一千五百余人、英军三百人的伤亡。整个阵地攻防战变成了个巨大的拉锯战,俄军虽然死伤惨重,但这时的统帅米哈伊尔·德米特里耶维奇·戈尔恰科夫已经收到新登基的皇帝亚历山大二世的密令,说是有大批援军正从国内赶来,于是,他顶住压力,不惜代价地强行命令俄军士兵坚守。
联军在炮击十天后,仅仅前进了100码,而法军上千人的死亡,英军却只有五分之一,这让密切关注的法国皇帝大为恼怒,他命令法军不许作为主力进攻,而是让英军作为主力。毕竟,法国的目的是让沙俄和奥地利、普鲁士等关系恶化,如今奥地利与沙俄的关系不容水火,预期的目的已经达成,再参战,只不过是为了给盟友英国一些面子,同时也希望能早点结束战争,瓜分点利益,因此,法军没必要再充当冤大头在前线充当主力。
原本英军策划对亚速海的刻赤进行远征。刻赤是俄军的后勤中心,俄国内陆运来的补给物资都堆放在这里,一旦攻占刻赤,或是焚烧掉俄军的补给物资,战争便可提早结束。
但在英法舰队出发2小时后,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电报便来了,他命令法军舰队返航,说是任何削弱塞瓦斯波托尔围城部队的做法都不允许,实际上,大家都明白,他是不想让法军的舰队遭受损失了,想让英国充当出头鸟,与俄罗斯血拼。
联合舰队中的法国舰船只好返航,英军失去法国的支援,力量单薄,也只好尾随法舰返航。
类似的事情屡屡发生。这样一来,法国皇帝的不愿作战,让英法联军的关系受到重大影响,英军对法军的做法很是不满,许多需要法军配合的作战计划也不断被取消,尽管胜利在望,英国指挥官却开始担忧起联军的前景来。
法军指挥官卡洛波特无奈之下,直接向皇帝辞职,继续当他的师长。
而此时,英国由维多利亚女王出面,先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提出抗议,要求克里米亚前线战场上的法军全力配合,一道取得战争的胜利,同时还代表英国,答应一旦获得战争赔偿,百分之五十归法国,英国只要百分之三十,其余的,归土耳其和撒丁王国等其他参战方。
有了这个保证之后,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这才同意法军全力进攻。他立即任命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成为前线的法军指挥官,佩利西耶到任后立即在中央堡垒和海湾之间发动了一场残酷的夜间攻击。
尽管法军伤亡巨大,但法国成功的达到了目的,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基本孤立起来。同时,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批准了联军的进攻刻赤的计划。
英军最高指挥官拉格伦勋爵大喜,立刻命令英国舰队会同法国舰队,对对亚速海的刻赤海峡进行远征。
当英法的联合舰队登陆刻赤后,才突然发现原本只是对方战线后勤物资的一个补给基地,竟然驻扎着近四万人的俄罗斯军队,虽然武器只是低劣的燧发猎枪和滑膛枪,但架不住人多,联军舰队的陆战队很快便被包围、消灭,甚至连军舰也被俘虏了十几艘。
整个战争形势因此发生了逆转,俄军趁机发动进攻,大规模的陆地步兵和炮兵出现在克里米亚地区,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周围直接出现十万俄罗斯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