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们的条件太低了,法兰西的要求是,阮朝直接割让包括嘉定在内的越南南方十三省,并且,接受法兰西为唯一保护国,未经法兰西的同意,不得割让领土给其他国家,开放所有沿海港口和内河河流供法国商人通商,保证法国人的贸易自由,再允许基督教教士在越南境内自由传教。若是同意这些,便提前签订好条约,法兰西会在半年到一年后考虑是否派兵前来援助。
阮福莳气得一脚将潘清简踢翻在地!这什么条件?什么援兵都不派,还提这么多的条件,自己答应这些条件,跟如今的这样阮氏王朝频临灭亡有何区别?半年后再考虑是不是派出援兵?不用半年,阮福莳估计只要一两个月,自己的江山就得全部葬送。那时死法国佬再派兵前来,给自己修坟吗?
而向西面的金边王朝和暹罗求助的信使也带来了消息,这两个国家都不肯出兵,生怕惹祸上身。不但如此,他们还准备立即向北方那个邪恶的国家提供军粮犒劳,以便讨好对方,同时还准备上表请求为附庸国,直接依附对方。将原本的藩属国,三年朝贡一次,改为每年朝贡一次的附庸国,连宰相都由对方任命。
阮福莳的心顿时变得冰冷!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他只怪自己没早点摸清形势,想不到这个推翻满清皇朝的粤贼叛军,竟然有这等武力,连西洋国家都退避三舍。要是早知道如此,他也像暹罗一样,早些上表请求将自己的阮氏王朝从满清的藩属国顺延改为附庸国,甚至服属国或者屏藩也行,总比如今这般走投无路,濒临国破家亡要好得多。
第720章 占领安南,如何处置?
一个月后,顺化。
香江的北岸,面对御屏山的,便是阮氏王朝的皇宫,顺化皇城。若是冯云山来此,便会惊奇地发现,这个所谓的顺化皇城,所有布局竟然与后世的故宫一模一样,只是比例小了一号。
事实上,这个越南的都城,其内包含内城和阮朝的皇宫,便是完全仿照北京城而建的。内城里面,又有紫禁城,正是作为阮朝的皇宫所在。
此刻,嗣德皇帝颓然地瘫坐在紫禁城前面的勤政殿内。
自五十多年前的阮氏王朝一统越南,嗣德没料到,自己的阮氏王朝竟然会以这样的形式告终!就算上十万的暹罗大军和金边王朝联合起来与阮氏为敌,阮氏也从未害怕过。就算越南国内此起彼伏上百处大小暴民起事,阮氏也从没担心过。却没料到,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一切都变了。嗣德第一次认识到中原的中央王朝的厉害之处,只不过,这认识来得太迟了些!
在这一个月内,他想尽办法谋求一线生机,但均不可得,一一失败了。
十天前,他的四万大军和八万民夫,因顺化皇城太小,无法容纳,便整军出城,主动据香河而守,想在城外阻挡住敌军。不过,让他彻底失望的是,这十二万阮朝最后的力量,不到两天,便被三万讨虏军彻底击溃。
经过两天两夜的整齐而密集得令人头皮发麻的枪炮声之后,四万大军战死近半,其余的,连逃跑都难做到,只得在那些明乡人的大臣率领下,纷纷投降。而那八万民夫,更是在被火枪击毙数千人,见识到敌军的火器威力之后,直接伏地而降。
当然,原因便是对方张贴散发的告示——《告交趾、日南百姓书》,上面提到,只要说出自己的祖上是从华夏过来的人氏,有华夏诸族的血统,便可以归顺中华帝国,朝廷不予追究以身事贼的过往。但若是执迷不悟,便杀无赦。百姓可相互检举揭发。
不得不说,这个《告交趾、日南百姓书》的威力巨大,顺化城外的百姓纷纷归顺,指责阮朝官府的罪恶。而那些作为官吏和商贾的明乡人,更是上蹿下跳地活跃起来。所谓明乡人,本就都是当初明朝灭亡的时候,许多人不愿接受满清的统治,从两广或者福建等地流落到安南,而那时安南曾经作为明朝的一个交趾布政使,后面虽然脱离独立,但仍旧算是大明的藩属国,接纳了很多流亡的明乡人,这些人的后代也有耕读传统,很多都称为阮朝的官吏。
原本这些明乡人,因自己的根已经扎在安南,便忠于阮朝,的那如今不一样了,他们看到阮朝即将灭亡,而故国即将重新统一安南,他们意识到,接下来他们的地位将大不一样了。于是,便私下窜连归顺讨虏军,售卖军粮,充作向导,提供情报,配合讨虏军进攻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