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做工便是半年,这半年间,李龙托乡人给家里捎了三次钱回家,每次都是五六圣元,这可是一笔巨款,让李仲显和李刘氏夫妻俩合不拢嘴,李家也因此成为李家村富裕人家。
不但如此,四舍邻居也因为听说李龙进入大冶钢铁厂,吃了朝廷的皇粮,而对李家尊敬无比,李仲显也因此当选为李家村的副村长。而邻近几个村子的好几个媒婆都来找过李刘氏给李龙说亲,让李刘氏欢喜得合不拢嘴。原本还担心因为家穷,家里的两个儿子找不到婆娘,如今这个担忧都烟消云散了。
最近又有家闺女,条件很不错,李刘氏便应了下来,送信给儿子李龙,让他请假回家一趟,也就这两天,李龙便会回来,与那家闺女定下这门亲事。
一想到这里,李刘氏便朝村口望去。
“娘,别看了,大哥要回来,也要中午或下午了。”穿戴一新的李虎说道。
今日,是位于他们李家村内的蕲州第二初等学堂成立兼开学的日子,而李虎,正是学堂招收的第一批学生。
李刘氏笑笑,道:“好好,还是我们的小虎子最为重要。快吃饭吧,吃完了让你爹早点带你去学堂。”
李刘氏说的是让李仲显带着儿子李虎去村里的蕲州第二初等学堂参加开学典礼。作为家长兼李家村的副村长,李仲显都必须去。
“娃他娘,你当初不是还不想让娃去那学堂吗,怎么,如今尝到甜头了?”李仲显打笑道。
“当家的,你别光说我,你当初不也是这样?谁能知道官府设的这些学堂竟然跟原来的满清完全不一样了啊,都是学手艺,真正谋生的本事。”李刘氏不落下风地回应着。
他们说的是当初李龙要去那武昌钢铁技工学院念书的事情。那时李仲显和李刘氏都觉得,农家子弟,祖祖辈辈都在土地里刨食,眼看着新朝廷政策都不错,赋税也少了许多,还是老老实实地种地过日子,辛苦几年,攒下些钱给李龙说门亲事,传宗接代最为重要。
没想到,李龙一门心思要去那什么劳什子学院念书,说是那培养的是钢铁技师,可比种地的农民强多了。
李仲显和李刘氏哪里肯依,从来都是父母做主。结果,不知道怎么的,事情让镇里知道了,镇长亲自跑来说情,李仲显和李刘氏才答应李龙前往学院念书。
也就一年半的时间,李龙便从学院结业了,官府直接将他分配到附近不远的大冶钢铁厂做工,没想到这每个月的薪水竟然是李家半年的收成,让李家大吃一惊,暗自庆幸当初的选择。
因此,前短时间,县里要在李家村修建蕲州第二初等学堂,李仲显自告奋勇前去帮忙,还早早地给二儿子李虎报了名,就等学堂落成去就读念书。
匆匆吃过早饭,李仲显便带着李虎来到位于村口处的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