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页

一时间,码头上的华人同胞纷纷呐喊欢呼起来,现场陷入一片喜悦欢欣的海洋。

军舰很快靠岸,舰上数十名士兵下了船,手持火枪,护卫着数名朝廷大人上了岸。

见此,陈明水赶紧让知事将围观的华人同胞分开,中间留出一条过道来,他也亲自赶去,却发现自己的父亲陈金声已经率领星加坡的长老显要们,在那迎接。

……

会谈正式开始。由于陈明水懂英文,还会土著巫语,因此,他被允许随同其父陈金声,和星加坡另外一名已故著名头领陈笃生的长子陈金钟一道,作为南洋当地人的见证。

陈金钟因为从其已故的父亲陈笃生手中接过天福宫大董事的位子,身为此次双方谈判场所的主人,加上其自身又精通英文和汉话,还会巫语和泰语,因此当仁不让地被中英双方和其他观摩各方一致推举为现场的通事翻译,并和陈金声一道,成为两大见证人。

陈金钟首先介绍了此次会谈参加的人物:

英方洋人,为首的是海峡总督布兰德尔,还有香港总督包令,以及战败的英国驻东印度及中国联合舰队司令西马,再加两名助手和一名翻译以及卫兵等。

而中华帝国方面,为首之人是外务部部长吴如孝,特地从圣京赶来;另外,则是南洋舰队司令谭体元、步兵第三十八师师长曾国荃等人。

而其他相关见证的人,有荷属东印度总督个罗科忒、法国公使布尔布隆、西班牙驻吕宋岛总督费南多、柔佛苏丹王朝的苏丹阿里沙、文莱苏丹阿都姆汶、暹罗王子朱拉隆功等人。

第822章 和谈

下午14时许,在天福宫的正殿,妈祖神像前,由八张方桌拼成的宽大的“谈判桌”前,英国的三位代表布兰德尔、包令、西马以及中华帝国的三名代表吴如孝、谭体元、曾国荃相对而坐。其余的见证人,包括星加坡当地华人首领陈金声在内,一共7方代表,分坐两边。

另一名本也算作见证人的陈金钟,站在一边,成为了中英双方的翻译。而陈明水站在父亲陈金声的背后,心情激动地见证即将到来的一幕:影响整个南洋地区华人的谈判正式开始!

双方的主使分别是中华帝国的外务部部长吴如孝和英国海峡总督布兰德尔,两人通过翻译陈金钟,稍事寒暄,便直接进入会谈的主题。

陈明水抬头望去,此次派来的朝廷最大的官员吴如孝,似乎只比自己大三四岁的模样,但举止沉稳,此刻哪里还能看出是一名农民叛军出身?

此刻,吴如孝神色如常,透过他面无表情的脸上,陈明水却分明看见一丝笑意。是的,华人同胞终于在南洋地区大胜一场,逼得不可一世的大英日不落帝国低头一回,不可谓不扬眉吐气。想到这,陈明水嘴角也拉起一丝弧度,他转头看向吴如孝对面的洋人,英国海峡总督布兰德尔脸上,这位平素傲慢无比的总督大人,此刻绷紧着脸,尽管竭力试图显得平静淡然,但陈明水还是看出他眉间的忧色和眼神中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