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些欧洲国家的议会议员们也纷纷表示反对。但这些力量太过弱小,根本无济于事。他们的声音,立刻被国家机器和欧洲的金融家们发出的声音所淹没。许多欧洲报纸纷纷对法国的这一决定表示欢迎,认为分裂的美洲,对于欧洲的经济和贸易就业都更为有利。
来自伦敦的银行家和工厂主们表示,若是南方地区被北部的美利坚联邦完全吞并,执行北方的关税保护政策,则欧洲一半多以上的纺织工人都将失业,超过百分之六十的棉花供应来自美利坚南方,将会逐渐减少并直至断绝,而且,美利坚北方的工业品会快速发展并争夺欧洲的产品销路。
许多欧洲的报纸开始大肆宣传南部联盟国的各种政策,甚至吹嘘其南部种植园经济的先进性,还别说,报纸找到的一些统计数据,还真的反应出南部种植园的农奴集中式管理效率比北方农场或欧洲的私人农庄的劳动效率来得高。他们表示,南部联盟国的关税极低,特别是欧洲的许多工业品,在那边可以有很好的销售和利润。而且,南部联盟国提供的棉花和毛皮、粮食,就算加上运费,比欧洲本土的要便宜。言下之意,就是让大家支持南部联盟国的独立,享受南部联盟国的廉价奴隶的劳动成果和关税优惠。
而法国方面也开始发力,处于底层的一些法国的纺织工人接受记者采访声称,一旦美利坚南部地区独立,将会提供更多的廉价棉花,资本家们获利多的同时也会增长工人的工资,欧洲人也能穿上更为便宜的衣服。不用说,这种言论肯定是法国政府授意的。
但不管怎么样,整个欧洲都倾向于支持美利坚南部联盟国独立。在这种氛围之下,第二天,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正式宣布,大不列颠及爱尔兰、印度联合王国承认美利坚联盟国的独立地位,并表示愿意帮助联盟国融入国际社会,相互开展贸易合作。但同时,女王也没有忘记美利坚北部联邦,表示英国将严守中立立场,并将出面调停南北双方的战争,争取两国能和平共处,而大不列颠王国的北美殖民地愿意与两个国家一道,共同确保北美的稳定和发展。
当然,更多的欧洲国家却明显看出,一向强大的英国这次却似乎有些虚张声势的感觉。他们也都知道,如今大不列颠正被四处的叛乱说困扰。当然,这些欧洲国家其实都有些幸灾乐祸地乐在其中,毕竟被大不列颠王国主导了这么多年,并不是谁都没有怨言的。
之后的几天,欧洲其他几个大国,沙俄、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荷兰、萨丁王国甚至卢森堡公国等纷纷表态,承认美利坚联盟国的国际地位。除了俄罗斯以外,其他的西欧国家,大部分都跟法国和英国一样表示中立的立场,但西班牙、荷兰等国,话里话外,分明是同情南方联盟国的模样。
只有沙俄似乎透露对美利坚联邦国的支持,表示愿意与美利坚联邦一道,抵制某东方邪恶势力的疯狂入侵。沙俄驻英国特使向《泰晤士报》披露,美利坚联邦的内战正被一股来自东方的强大国家所推动,目的正是要吞并北美西部地区,构建一个横跨太平洋的强大帝国。
虽然没有明确证据,但沙俄特使的话,通过《泰晤士报》的报道,还是让整个西欧,甚至世界都一片惊呼:东方的那个中华帝国,真的是如此吗?
第1021章 沙皇决定农奴改革
俄国。圣彼得堡,冬宫的圣乔治厅内。
在雕刻着双头鹰徽章的座位上,沙皇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静静地坐着,面对的几位大臣均一脸郑重,他们已经看完了沙皇的女佣递过来的报纸,对于遥远的美洲发生的事情和欧洲的反应已经相当了解。
沙皇的正对面,坐着四个人。
为首之人是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他有多重显赫无比的身份,俄罗斯帝国海军元帅、海军改革委员会主任、俄罗斯海军总司令,俄罗斯皇家地理学会主席,当然,他最重要的身份却还是沙皇的亲弟弟。
另外三人却是都和外交有关,年纪稍大的是外务大臣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公爵,而另两人,一人是西伯利亚总督亚历山大·杜加麦利,另一人却是一年多前从东方回国的原驻中华帝国专员尼古拉·帕夫洛维奇·伊格那季耶夫——对,就是当初作和英国驻华公使小额尔金爵士一起,在中华帝国被毒打、割舌、差点丧命后又被赶出东方的那个伊格那季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