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普军的第三和第四军团,合计起来总共也就十万来人,而奥军的这部分兵力就达12万人之多。普军并不占优势,奥军还有比普军更多的火炮在后方提供支援,两翼还有大批骑兵掩护。并且,奥军的火炮不少是线膛炮,而普军的这两个军团的火炮却是以前装滑膛炮居多,应该说,普军此时的胜算并不大。
但普军还是英勇地开始攻击。奥军也立刻还击,尤其是奥军的炮兵,猛烈的炮火压得普军右翼比德费元帅的部队抬不起头来,连同后面奥古斯特·卡尔·冯·戈本将军的部队也难以冲入步枪射程以内。
乘着这个机会,奥军左翼的萨克森败军开始有序地后撤到身后的高地上,居高临下扫射普军右翼部队。比德费元帅和奥古斯特·卡尔·冯·戈本将军都没有想到奥军火力如此猛烈,一时不敢全线进攻,陷入就地防卫的状态。
中间战场上,罗恩元帅率领的第二军团8万陆军冲入丛林,向后面的奥军发起攻击。普军的进攻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逐村逐屋地与奥军争夺。虽然火炮火力不如奥军,但利用丛林,以英勇程度和灵活的战术,第二军团的每个师都机动地周旋其中,双方进入僵持阶段。
这个时候,萨多瓦镇的北部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却是普军的援兵——威廉王子率领的第五军团终于赶到了!并且,普鲁士国王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也亲率少量轻骑赶到了镇外,第五军团的4万士兵同时喊起了德意志万岁的号角,震天动地,普鲁士军队士气大涨,援兵一举攻占了萨多瓦镇,并从左翼开始夹击奥军主力。
奥军总司令贝内德克元帅大吃一惊,幸好他从刚一开始就采取防守的措施,提早修建了一些防御工事,连忙组织奥军的炮兵远距离向进攻的普军主力开炮,间或着向普军军力集中处发射烟雾弹,使普军减慢了进攻速度。
接着,奥军炮兵集中在烟雾地段进行火炮重点轰炸,给普军以很大杀伤。同时,因为普军军中的火炮大部分还是前装滑膛炮为主,虽然还击,却零星散乱,远没有奥军架设在工事后面的有利地形方便。而第五军团中的几十门仿造的克虏伯火炮虽然威力不错,但此刻还在后面慢吞吞地渡河,根本就没来得及赶到战场。于是乎,普军变成被被动挨打的局面,不时有士兵折损在奥军的火炮之中。
而尽管普军冒着炮火,冲出烟雾笼罩的丛林,但又进入防御工事下的奥军和萨克森军队的火枪弹雨之中,无数的枪弹不停地射击,上千普军成片地倒下。
此刻,若是奥军发动全线攻击,于他方形势大好之下,必定能一举击溃普军,但性格保守的贝内德克元帅白白犹豫再三,还是白白错过了这个机会,他只是让奥军坚守阵地,与普军打消耗防御战。
而半天过后,普军第五军团的火炮,以及其他第二军团和第三军团的主力火炮都相继抵达前线,普军迅速架设火炮,朝奥军的防御工事开始猛轰。
随着双方的炮兵和火炮猛烈的消耗,两边战场的火炮力量越来越薄弱,而与此同时,众人都没注意到的是,双方的军队距离越来越近,到最后,猛然发现,战场上形势突然逆转了起来,奥军的火炮之所以变得薄弱了,不是因为奥军的火炮少了许多,而是因为奥军从未训练炮手在近距如何作战,炮手们还是按老套路射击,结果炮弹大部分都从普鲁士军队头顶飞了过去,落入普军之中的炮弹很少。
相反,普军的火炮手训练有素,火炮也一直在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虽然射速不高,却射得又狠又准,落入奥军阵中,炸得人仰马翻,奥军死伤惨重。
奥军离开防御工事所在的森林,进入空旷的平原。而普军第四军团的一个师冲入森林,结果,森林之中还有一个奥军上校带领一个营埋伏在其中,猛地发动了敢死式的猛攻,普军第四军团的一个师猝不及防,死伤超过三分之一,但是还没等奥军上校来得及高兴,一阵密集地弹雨从奥军右侧袭来,横扫整个森林,奥金这个营顿时也死伤惨重,没多久,便被彻底消灭。
却原来是腓特烈·查尔斯亲王率领的第一军团猛地赶到了。这8万多名普军生力军的加入战场,一下将整个战局扭转过来,普军人数上和气势上明显占据了优势。
奥军一下便军心动摇了,见势不妙,一向稳妥保守的贝内德克元帅便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但这命令一下,整个奥军变得短暂地纷乱起来。这个时候,在一旁观战的普鲁士国王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一见机会难得,直接朝罗恩元帅提出发动总攻的要求。
罗恩元帅派出第二军团中的普鲁士第一近卫师师长弗雷德里希·冯·盖尔特林根中将率部迅速杀入奥军炮兵阵地,将炮兵们杀得七零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