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转头看向俾斯麦:“你也是,还看不住殿下,让威廉胡闹?”
俾斯麦将脸拉成一个长苦瓜,哭笑不得地道:“陛下,我真不知道殿下会来这一招。我要是知道殿下遇袭受伤是假扮的,就没那么大的底气同那奥地利帝国撕破脸皮再次开战了。就因为气愤殿下遇袭受伤,怀疑是奥地利的报复,这才充满怒火地撕毁原先同奥地利初步达成的协定,重新开战。没想到却是殿下搞出的一场戏!不过陛下,当时形势对我们十分不利,若没有殿下的这个苦肉计,只怕那奥地利在法国和英国的支持下,也会逼迫我们修改已经谈定的协定,甚至将此次出兵的成果化为乌有。而殿下这一搞,虽然有些莽撞,但说不定反而会给普鲁士王国带来更大的利益。我们不求攻占维也纳,只要能给奥地利造成威胁,将他们彻底吓怕,等过了一段时间,奥皇不再追究他弟弟的事情了,那个时候,便是我们收获的时候了。到那时,再将那些条件都提出来。而且,顺带地,将波西米亚和摩尔达维亚都占领下来。”
普王点点头,道:“如今只能这样了!”
这个时候,一封来汉诺威的电报被卫兵送到普王和俾斯麦面前:少量普鲁士地方预备军进驻汉诺威的时候,因为逼迫汉诺威人太紧,许多原先被击败并解散的汉诺威士兵和民众纷纷起来反抗,爆发了严重的骚乱。而普鲁士国内的正规陆军已经大部分都在外出征,国内形势紧张,必须立刻调兵回防。
无奈之下,原本想将第五军团调往攻打维也纳的想法只得作罢,正好威廉王子要回柏林“疗伤”,因此,普王连同威廉王子一道,亲自率领第五军团的4万军队紧急往回赶,前往发生骚乱的刚刚吞并下来的汉诺威。
第1173章 欧洲笼罩着战争阴云
这个时候的欧洲,可谓是风雨飘摇,多灾多难了:
国土面积和人口最多的沙俄,沙皇遇刺之后,内部的两个皇子各自拥护的势力开始相互攻击了,从刚开始的暗斗转向明面上的局部战争,并且慢慢转化为光明正大的争夺沙皇之位的战争,双方从原本的几千人的战斗变成了上万人数万军队之间的厮杀;而两位皇子赶着往圣彼得堡去继位。不料,两人却被其叔叔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大公派人抓住,要不是三皇子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在近卫军的帮助下逃出圣彼得堡抵达莫斯科,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只怕已经登基为沙皇。
但即便是这样,在得知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抵达莫斯科之后,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宣布其为叛逆,正式在东正教教皇的加冕下,于圣彼得堡登基为沙皇。三皇子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自然不甘心,连同原本的二皇子的拥护者大部分也一起倒向了三皇子,反对圣彼得堡登基的新沙皇。
双方势力开始针锋相对。新沙皇恼羞成怒,干脆宣布莫斯科方面为叛逆,召集各地军队征讨。而逃到莫斯科的仅仅18岁的三皇子,在各方势力的拥护下,也直接登基,宣布继位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
因为亚历山大三世名正言顺,虽然是在莫斯科,但毕竟是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儿子,又得到了前军中将领的支持,势力庞大,其势力开始往圣彼得堡进攻。
见状,身处圣彼得堡的沙皇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十分惊恐,为了获得军队和地主贵族的支持,他直接宣布取消农奴制改革,继续恢复农奴制,让各地平稳过渡,同时也是为了获得各地贵族地主们,尤其是军队的支持。这样一来,整个沙俄越发的乱了。
而沙俄内部的不少地方,如波兰、外高加索的车臣、黑海沿岸、芬兰等地,纷纷开始出现民族分子组织的民族独立暴动,尤其是波兰和芬兰两地,甚至开始组建了自己的军队,与沙俄军队直接对抗,而波兰更是俨然开始独立一般,在首领博布罗夫斯基的率领下,趁着沙俄军队参与皇位内斗之际,波兰民族武装击败当地沙俄驻军,初步实现了波兰独立。
不仅如此,博布罗夫斯基还展现了他强大的野心,直接领兵出击立陶宛等环波罗的海周边被沙俄吞并的领土,将波兰领地扩大大半个环波罗的海一带,而这个举动,自然吸引了还在圣彼得堡境内的刚刚篡位不久的沙皇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的注意,他立刻率领军队发动了进攻,博布罗夫斯基方面的波兰军队大败,就在圣彼得堡准备收复立陶宛和波兰的时候,莫斯科方面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又率领军队朝圣彼得堡发动新一轮攻击,波兰军队得以苟延残喘。无奈之下,兵力不足的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向博布罗夫斯基提出议和,承认波兰独立并拥有立陶宛一般领土的拥有权,条件便是与圣彼得堡结盟,联合一起抵制来自莫斯科的亚历山大三世军队的进攻。
而与此同时,芬兰的民族军也向圣彼得堡提出同样的要求,并主动提出愿意成为沙俄的有充分自治权的附庸国,提供超过3万名士兵帮助圣彼得堡方面抵挡来自莫斯科的进攻。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沙皇自然同意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