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第二反应就是:没有户籍册子的算什么民?开什么玩笑?是不是随便哪个阿猫阿狗的都能说自己是大明百姓了?
不知道城中的那个什么有钱的蛮子们,为了得到个大明户籍都打算塞上几万两的银子了?
当然,本爱清廉如水,这蛮子的钱肯定是不能收的,户籍自然也就不能给他们。
拿钱的都没有户籍,本官都不拿他当人看,你们这些没有户籍的还想要跟大明百姓一样的待遇?
醒醒,别做梦了!
这些没有户籍的人没有官府撑腰,在那些黑了心的工坊和地主手里能得到什么样儿的待遇,似乎很简单就能想象到了吧?
甚至于,崇祯皇帝在号召百姓们移民去吕宋和爪哇等地的时候,这些隐户逃户想要去吕宋都不行,因为官府不承认!
可是大明有接近一半的人口处于这种状态!
这么多的人口不搞清楚了,崇祯皇帝觉得自己心里不痛快,而且很多计划根本就没办法实施下去。
听崇祯皇帝和郭允厚有些三言两语就能把人口普查这事儿给定下来的意思,温体仁当下便躬身道:“启奏陛下,清查人口,历代皆有,然则我大明自有国情在此,自然与历代所不同。我大明户籍之制乃太祖高皇帝所定,以辩贵贱、正名分,使之代代相传。如今陛下清查人口,若无甚改变,隐户一样还是隐户,逃户一样还是逃户,岂不有违陛下之初心?”
崇祯皇帝自然也清楚这一点。
洪武十一年后开始编制户籍册子,因为送往户部的册子用的是黄色封皮,所以又被称为黄册——自从有这玩意开始,就每隔十年大造一次,也就是由各地方官府统计,然后送往户部,最后存于南京后湖。
事实上,早在正德年间,黄册制度已经出现大量的欺瞒丁户、赋役不均的现象。
为此,万历九年施行一条鞭法,将以人丁作为征税依据改为以田亩为征税依据。
一条鞭法尽管增加了田赋,却使得人丁问题不再成为官府关注对象,农民获得了较多的人身自由,造成人口统计越来越难。
虽然说后来一条鞭法被废,但是这人口统计反正是越来越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