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军区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真有必要的时刻,任何一丝丝的战争潜力都应该被挖掘出来!
中原王朝很多次基本是原有的军队打光了,明明还有那么多优良兵源却连新的军队却还没有组建起来。
这个跟皇权不下乡有着直接关系,任何一个王朝末期,地方上的豪强和乡绅就越和中央离心离德。
他们会很乐意武装私军自保,却一点都不愿意将小伙子集中起来送到战场去进行国战。
那就很简单了,国家还有数百万可征召兵源,关键是中枢下达了命令,但是到了县这一级别之后,再火急的命令不被执行,中枢再怎么着急都是白搭。
光还有优良的兵源,问题是特么调不动,有什么屁用啊!
一些时候就反过来了,明明地方的豪强和乡绅很希望出人出力,可特么该办事的官府却是只会干点欺压百姓和剥削财富的事,对一件正事都不干。
像是五胡能够猖狂,是司马一家子包括那些达官贵人觉得着实顶不住先逃了,长江以北明明还有足够的兵源和财富、资源,可他们很利索地逃了。
被司马一家子和那些逃亡者丢下的那些人,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带头,几个家族或几个乡子结寨自保,胡人竟然奈何他们不得。很多结寨(包括建立坞堡)自保的人,他们(后代)甚至都支撑到了杨坚代周。
就是到现在,汉境之内还是有“与世隔绝”的寨子和坞堡,他们谢绝官员的管理,想要的是过自己的小日子。
对于这种现象,位处北方官府会以最大的耐心来进行处理,南方有这种现象则是基本挥军扫平。
不是官府喜欢搞区别对待,是北方和南方的性质不同。
北方人那么干是胡人肆虐的后遗症,他们或许不相信现在这个汉国能持久,也许是认为接受官府管理之后会遭遇各种狗屁倒炉的混账事,也就是经历抛弃之后产生对官府的不信任感。
官府在对待北方依然搞“自治”的群体,会查清楚是什么原因,要是名声足够坏,自然也是直接铲平,但要是其它原因更倾向于和平解决。
南方并没有遭遇五胡肆虐,被划拨为蛮子的那批人威胁并不大,他们结寨自保和建立坞堡是小朝廷时期的产物。
说白了南方人能那么搞的不是世家就是豪强,祖上必然是丢下北方同袍搞“衣冠南渡”的那些人,愿意接受新汉的怀抱都要遭受惩罚(比如难以做官),更别说还想着脱离政权之外享福,不搞他们还搞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