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页

此时的徐杰,往摘星楼赴宴,一头的长发,发髻即可,发带在身后飘荡,儒衫青灰泛白,腰间玉扣,大概是徐杰身上唯一值钱一点的东西,然后有一柄长刀在身。

这柄长刀,又是徐杰区别于文人的东西。这个时代的文人,再也没有人会在身上佩戴兵器了。唐之前的文人,配刀剑是风尚。再往前的年代,士大夫骑马射箭,上阵杀敌,那是本份。

这样的变化,兴许是一种悲哀。汉是儒家兴盛之时,是独尊儒术之时,但是汉之士大夫,哪个不是刀剑在身,哪个不能骑马射箭上阵杀敌?君子六艺,文人以此为荣。

说儒家断了汉人的脊梁骨之类的话语,当真可笑。三纲五常之初,皇帝殿前,文人个个孔武有力,个个刀剑飞舞,围猎虎豹,剑斩匈奴。士大夫,哪个不是在朝堂之上喊打喊杀?叫嚣着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叫嚣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时候的读书人,何尝又不是脊梁?汉家之名,就此而得,沿用两千年。

这就是徐杰要在蒙学《三字经》里家那些英雄勇武的原因所在。

这也是徐杰就算是参与文人聚会,也会挎刀到场的原因所在。徐杰丝毫也不在意那些文人心中的鄙夷之感。

今日的摘星楼,热闹非常,门前一架架车马成了长龙,把整条街都占满了,各家的护卫无数,围着整个摘星楼,连带隔壁的茶楼瓦舍,也坐满了人。

徐杰其实还有差事,就是安排巡城营护卫安全,只是并不需要亲力亲为。

见得徐杰来了,巡城营的新任指挥使方旗早早迎接到面前,方旗算是一步登天,之所以他能成为巡城营指挥使,只因为他有一个堂哥叫方兴,头前也是方兴麾下之人。

中国社会,自古如此,贤不如亲。在中国,即便两个亲戚从未见过,第一次相见,就能有一种莫名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并不需要长时间去积累,来自血脉,天生如此。

可见家族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就算时过境迁,百千年之后,一句远房表弟,就能获得最基本的信任。

有人诟病这不公平,但是什么又是公平呢?

“都督,欧阳公未到,刘相公到了,朱国公也到了,吴相公刚进去,谢中丞也并未来。”方旗大概是知道徐杰会对这些消息感兴趣。

徐杰闻言点点头,抬头又看了一眼高耸的摘星楼,欧阳正与谢昉不来,徐杰大概也知道,这不是什么托大或者不懂人情。这世间,不论如何腐朽,总还是有人会保持君子风范,保持君子品行。

一心为公,就该不在任何场合表达某些意见,不偏不倚,这才是真正的忠心。

“吴王来了吗?”徐杰问了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