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这种以快打快的计划也不少的缺点,比如因为全都是骑兵,而且行军速度又快,补给肯定跟不上,到时只能就食于敌,另外还可能面临着辽军的围剿,一不小心就可能全军覆没。
不过这种战法也有很大的优点,第一就是速度快,在辽军反应之前可以取得最大的战果,另外也能吸引更多的辽军,从而给主力大军减轻压力,只要曹俣他们能顺利的杀到中京城下,到时外部的辽军肯定会收缩防线,他们身上的压力也就轻多了。
想到这次出兵的计划,狄青也不由得露出谨慎的表情,甚至从头到尾再次整个计划仔细的考虑了一遍,而在府中之后,他也在沙盘上多次演练,尽量将可能出现的情况全都考虑到,毕竟这一战不但关系到他个人的荣辱,同时也关系到十几万将士的生死,以及大宋的未来。
就在狄青在镇州操练将士之时,曹俣等人也日夜兼程的赶到古北口,上次他们就是在这里大败辽军,使得宋辽两国之间的形式逆转,这么多年过去了,古北口也变化巨大,当年小小的瓮城已经扩展成一道雄关,两侧的长城也已经修复,说起来这也多亏了当年的辽国战俘,也正是有了这帮免费的劳力,长城才会在短短数年时间就恢复了当年的光彩,甚至比之前更加雄壮。
而在曹俣他们赶来之时,十万大军也已经调集完毕,各部将领也同样是日夜操练,相比上次攻打燕云需要保密,这次大宋攻打辽国却是大张旗鼓,辽国那边也早已经得到消息,边境也同样阵列大军。
现在早已经不是当年,当年攻打燕云时,辽国上下都十分大意,根本没想过大宋会主动出兵,所以才被大宋打了个措手不及,而现在辽国却一直紧盯着大宋,十万大军的调集根本瞒不过辽国的耳目,索性还不如直接公开。
事实上狄青那边同样是大张旗鼓,两边的大军都做出进攻的姿态,这反而让辽国顾此失彼,甚至搞不清楚宋军的主攻方向。
第七百五十八章 赵祯的试探
东京汴梁,五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这五年里东京城人口大增,使得整个京城也更加的繁华,但人口太多也导致城内太过拥挤,无奈之下只能向外扩张,这也使得京城原来的城墙外也变成了居住区,甚至周围还多了几个卫星城,而去年经过统计,京城的长住人口已经将近两百万。
临近八月,京城也已经进入秋高气爽的天气,李璋吃过早饭来到自己的小花园,拿着水壶给花园里的花草浇水,渡过了酷暑之后,这些花草也迎来一个新的生长季节,特别是东京城特有的各种菊花,正是开的正旺的时节,最重要的是这个时代菊花这个词还十分的纯洁,不像后世带上了太多的污染。
自从吕夷简去世前给了李璋警示之后,这几年李璋也彻底的从朝堂中脱身,甚至连医学院也交给了别人打理,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家中,或是养养花草,或是去给孩子们上几节课,日子也过的十分的悠闲。
对于李璋这种离开朝堂的举动,赵祯刚开始也十分的不解,虽然他已经成长为一个合适的帝王,但对李璋还是十分依赖的,遇到一些难以决定的事情时,也习惯的找李璋商量,可是现在李璋却不愿意再参与到朝堂之中,这让赵祯也十分的难受。
不过后来李璋特地找赵祯聊了几次,表明自己想要休息几年的想法,特别是前些年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忙,根本没有时间陪家人,而家人在李璋心中则占据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赵祯与李璋一起长大,自然知道家人在李璋心中的地位,而且他也知道,自从他登基之后,李璋几乎是为他操尽了心,当年刘娥在世时要与刘娥周旋,后来他亲政后,李璋又要耗尽心思的帮他推动大宋的发展,可以说大宋有现在的盛况,李璋要占一半的功劳。
另外赵祯还知道,李璋本来就对权势没什么兴趣,他做上面这些完全是为了帮自己,而现在李璋提出要休息,这让赵祯也没办法拒绝,最后只能默认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