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郭说的基本上也和我们在下边了解情况差不多,老百姓不完全是针对污染问题而来,这只是一个导火索,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农转非和补偿问题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值,另外正如老郭所说,东南乡这两年发展滞后,尤其是在县里保持着较快发展速度的情况下东南乡变化却不大,老百姓没有得到实惠,增收无力,当然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其中唆使煽动,这个情况我们也掌握到了一些。”王二凯补充道。
“好,我来说说,问题实际上并不复杂,无外乎就是几点,一是老百姓期望值过高或者违背了政策,无法达到,产生了怨气;二是对国家政策不理解,尤其是在环保方面标准等依据了解不清,河东新区管委会和东南乡党委政府解释不得力;三是我也要作一个检讨,那就是我们的确有些忽略了东南乡群众对我们这一届党委政府的期待,他们希望县里能够考虑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我觉得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第四就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利用这件事情给党委政府施压,籍此谋利。”
赵国栋言词平和有力,“我也就这四个问题拿出处理意见,第一政策问题,由有关单位抽调得力干部进入工作组,充分作好解释工作,符合政策的该办就办,该落实就落实;第二环保政策问题,仍然要作好解释,另外也把环保部门拿出的意见和措施介绍给群众,让他们放心;第三,县交通局和河东新区要立即落实从河东新区通往东南乡道路建设项目,力争尽早动工,满足东南乡群众对交通改善的需求;第四,公安局马上组织专案组,对反应出来的想要在中间啄一嘴食儿的,要坚决打击,并且要加大力度宣传。”
第七十一章 观念
唐耀文对于赵国栋如此干脆利落的就作出了对策还是抱有一定疑虑,尤其是在涉及前两项政策问题上,如果真的按照所谓政策进行宣传,只怕很难让群众满意,而这个问题会不会沉寂一段时间重新爆发出来,他有些担心。
不过在会上他并没有提出自己的担心,而是等到其他人都各自散去开展工作,只剩下他和赵国栋二人时,他才提出他的忧虑。
赵国栋对于唐耀文的担心也很理解,但是他更清楚实际上环保问题只是一个导火索,虽然这个导火索会在日后成为真正的麻烦,但是现在那些打着环保污染问题幌子的村民们却没有几个真正明白制革业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不过赵国栋倒是想要利用这个契机要把这个制革业的痼疾的危害性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道路建设问题倒是赵国栋真正觉得自己有些失误,正是因为把注意力都放在了一些自认为更重要的问题上,忽视了这些事关民众需要的问题上,才会导致这些怨气积郁太久,最终通过这样一个机会发泄出来,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尽快拿出补救方案也足以显示县委县府的重视。
“耀文,不用太担心,这种事情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还会不断增多,我在安都那边已经经历过不少这种事情,随着我们花林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征地拆迁、环保污染、下岗破产、农转非生存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还会不断的涌现出来,社会转型期本来就是一个充满矛盾冲突的时期,而如何做到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持社会稳定,也就是考验一个地方党政主要领导的领导艺术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指针。”
赵国栋和唐耀文已经逐渐适应了他们之间这种党政一把手之间的关系,年龄鸿沟上的差距已经随着角色的转化适应而渐渐消失,唐耀文也很自然平静的融入到了县长这个角色中,而赵国栋也更理性的站在了县委书记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和处理关系。
唐耀文叹了一口气,“但是赵书记,我觉得村民们提出的环保治污问题恐怕也的确值得引起重视,我接触了一下那个大学生,他在安原大学学的是化工专业,对于制革业鞣制皮革中产生大量工业废水和铬污染也给我好好上了一课,下来我询问了一下环保部门负责这方面的同志,他们也基本承认那个大学生所说的属实,也就是说制革工业的发展不可避免会带来环境污染,而且相当难以治理,环保成本很高啊。”
赵国栋一边在听唐耀文的感叹,一边也在琢磨如何和唐耀文就这个问题交换意见,形成统一认识,否则日后制革工业还会给花林带来不少困扰。
虽然赵国栋一直不支持在花林发展制革工业,但是他也得承认,以花林县目前如此好的条件,发展制革工业可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说花林县委县政府因为环保问题而扼杀了制革工业,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都是一种不智之举,因噎废食这个帽子肯定会扣在自己头上一辈子,而且这四家企业是在罗大海主政时期就已经以常委会决定的意见确定了引入,而且签订了投资协议,现在要想推翻已经不可能,也就是说目前需要考虑的只是如何将这个产业规划好,即最大限度发挥其生产效益,最小限度的控制污染。
赵国栋相信随着花林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已经有了四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革企业的这个制革产业园区加上即将谈成的这两家制革企业也会很快进入,花林制革产业成形大势也是不可逆转,如何引导这个产业向着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这就是花林县委县政府来斟酌考虑的问题了。
在赵国栋看来,这还不是一届党委政府的事情,只怕日后三年五年身之十年,制革行业的环保问题都会困扰花林,与其那个时候再来头疼,还不如现在就要做好规划,先行确立标准,促使日后进入这个园区的制革行业都不得不遵守制定的发展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