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陵去年发展增速依然保持了百分之三十五点四的增速,虽然下滑幅度明显,但从gd增量来看依然相当骇人,已然紧紧咬住了安都的尾巴,如果今年增速继续能保持在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增速,没那么超越安都成为全省第一经济强市就成定局。
宁陵市gd高速增长也为宁陵市财政猛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其他地方略略有些差异的是宁陵税收在财政收入中比例相当高,远远高于周边其他地市,这和宁陵在土地出让问题上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步伐有很大关系。
宁陵房地产市场波澜不兴,被房地产商们誉为最无发展空间的市场,无论是在地段还是为所占比例上,保障房所获得土地都在每年的宁陵土地市场上占据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这直接冲击到了宁陵房地产市场,也引起了房地产商们的极大不满。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相较于周边如宾州、唐江、永梁等地的房地产市场,宁陵普通商品房市场依然处于低位徘徊,房价甚至低于经济远不及宁陵的通城,不管是江东新区还是河南新区,抑或是西江老城区,普通商品房价格都是波澜不兴,但是宁陵市里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分化局面,一些高端商品房价格高攀,和普通商品房价格明显拉开了距离,但是这一细分化板块对于整个宁陵普通老百姓来说却影响不大。
宁陵市政府在推进与宁陵几大支柱企业所建的员工宿舍这项工作上也是为房地产开放商们诟病不已,在他们看来,这一部分群体中原本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被挤进商品房市场的,至少可以通过按揭方式来解决,但是现在宁陵采取这种方式兴建了大量不同层次的员工宿舍,既满足了部分管理阶层的需求,也满足了大批企业务工人员的需求,极大的挤压了宁陵市的出租房市场,使得宁陵房地产更趋平淡。
原来宁陵方面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大作宣传,主要就是考虑到省里边对这个问题上态度模糊,不是很支持,大概也是考虑到宁陵特殊性和其他地市因为房地产市场兴盛而获得的土地出让金上的巨大收益有冲突,但是在赵国栋提醒了钟跃军和焦凤鸣二人之后,两人猛然开窍,开始在这方面做文章,立时就引来了众多新闻媒体的关注。
第二十二章 观人
张宏伟一直在仔细的观察着赵国栋和这帮安原干部之间的关系,准确的说应该是宁陵出来的干部,其中有两位已经不属于宁陵市的干部,一位是安原省委宣传部的副部长,还有一名则到了滇南生根发芽,担任了红山州州委常委、副州长,毫无疑问这帮干部都是从赵国栋主政宁陵是那个体系里成长起来的。
按照惯例从一个地方离开的主要领导对原来所在地的影响力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持续时间通常不会超过一年就会开始大幅度衰减,三到五年之后就会基本衰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除非这个领导成长成为该地区所属行政区域的主要领导,或者对于这个地方的发展起到了其他人难以匹敌的重要作用,但总的来说,后者存在的影响力远不及前者,这是中国人县官不如现管的国情和心态决定。
在他看来赵国栋当然只能属于后者,但是赵国栋对于宁陵这批干部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一般性理解,即便是赵国栋对于宁陵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像这样一个地区包括市委书记、市长以及两位市委常委在内的班子主要领导来京拜会赵国栋,就有点超出了一般性理解了。
从他感觉到包括三位县委书记在内的所有人在内对于赵国栋的感情是混合着尊敬、认同和信任的,获得尊敬可以理解,毕竟赵国栋现在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在这个位置上要获得尊敬不是难事,何况他还在宁陵担任了几年市委书记,这些人大多是在他任下成长起来的,于情于理都可以理解。
获得认同和信任却不容易,尤其是后者。
认同基于他们在工作观点和理念上的一致性,而信任却基于他们被赵国栋个人魅力的吸引折服,毕竟现在赵国栋已经不再是安原省委常委,也不是宁陵市委书记,虽然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这个位置很显赫,但是对于安原政治格局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了,尤其是新任那位省委书记和赵国栋的一些观点明显有距离,他们还能表现出这样的姿态,在张宏伟看来,要么就是政治不成熟的官场生嫩,要么就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感情。
在座几人中最起码都是处级干部中的县委书记,一样是在政坛沉浮了几十年的老手,很显然不他们不属于前者。
张宏伟虽然对赵国栋的成长史有所了解,但是他还并不清楚凌正跃和赵国栋之间不足为外人道的暗战嫌隙,即便是在安原省里边这件事情知晓人也并不多。
赵国栋能够做到这一点绝非偶然,张宏伟发现自己也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中被逐渐吸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