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的情况可能不少同志也清楚,滇南前几年由于格局所限,发展一直滞后,中央西部大开发和西进南下战略出台之后,滇南成为我国打通与东盟和南亚的重要通道和桥头堡,可以说滇南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格局和体制肯定不适合发展的需要,那么调整就是必然,蔡正阳同志在担任滇南省委书记前两年也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做了很多工作,只不过在2005年滇南的人事动作稍稍大一些,可能在一些人事变动上滇南省委组织部未必像常态化那样按部就班,但我以为这需要实事求是的分析,目的和结果究竟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和效果,事实证明,2005年滇南人事大动很有必要也很及时,2006年到现在滇南的发展情况足以证明这一点。”
钱越不知不觉间语气又变得有些激扬起来,显然是在这个问题上他早就想要阐述自己的观点态度。
“赵国栋同志在发改委的表现我不用赘言了,我在国务院里具体分管发改工作,我对赵国栋同志在发改委敢于啃硬骨头,敢于迎难而上的态度十分满意,而成绩也是有目共睹,而我们也看到了民间舆论对于我们中央在这些领域的一些措施反应很好。我还想说一点的是,作为想要做事的干部难免会引来一些争议,尤其是你要主动开展工作,打破一些旧的格局,就更会引来一些反对声音,这很正常,关键在于我们要认真分析正确对待这些意见,错了,当然要纠正,如果是一些观点之争的问题,我想最好还是通过实践来证明。”
钱越态度鲜明的立场也引起了政治局委员们的认真思考,尤其是最后几句话更是隐含深意,既然把这个干部用到这个位置上,说明就是对其在这个岗位上的一种信任,那么他做的工作就要给予支持和理解,不要听到风就是雨,不分青红皂白的加以批评指责。
而钱越的态度表明他并不赞同赵国栋出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而是倾向于让对方到更重要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岗位上去。
这个态度在这种时候就显得很微妙了,这一批即将调整的干部岗位中,有一些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意向,而有一些则还没有成熟的意见,尤其是在赵国栋这个不确定因素加入进来之后就让这个局面更为混沌,一些委员们的意见也很重要,所以诸贤也有些恼火,这相当于打乱了部里边前期的一些构想意见,而让部里边陷入了被动。
总书记温润的目光落在副主席脸上,老人会意的点点头,抿了一口摆在自己面前的茶,搁下手中的笔。
“我来说两句吧,关于赵国栋同志的岗位调整我感觉似乎是一直伴随着争议的,这不是坏事,这说明我们党内对于一个干部的认识看待也趋于多角度多层次来分析了解,这也证明了我们党在任用干部上的严肃性和谨慎性,刚才诸贤同志说得很好,一个干部的成长是需要经历多个岗位和一定时间的锻炼积累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观察一个干部是否成熟,是否能够胜任组织交付的担子,我认为还是要按照我党一条最基本的原则来衡量,那就是实事求是。”
第三十章 翱翔
诸贤默默的低下头,似乎是在写着什么,然后搁下笔,端起面前的茶杯,啜了一口,心中却有些苦涩。
在赵国栋这个人选问题上搅荡其来的风波远远超出了先前的想象。
副主席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是诸贤也知道副主席是倾向于赞同赵国栋下地方的,当然,副主席是一个很清正之人,不会武断的就某个意见表明态度,更愿意用协商沟通的方式来达成共识,即便是达不成共识,也倾向于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来做出决定。
这已经是自己和副主席在赵国栋这个人选上的第二次意见不一致了,上一次关于赵国栋出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时自己提出不同意见时,副主席提出了较为委婉的折中方式,让自己去征求总理意见,根据总理意见来决定,结果是总理赞同钱越的意见,最终赵国栋顺利过关,而这一次关于赵国栋的去向,似乎又要演变成一场争论的焦点。
诸贤不愿意看到这一情形,但是作为中组部长,他必须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人无原则不立,自己并没有多少私心偏见,和宁法在电话里交换意见时诸贤就明确的表达了自己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