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池塘应该至少可以浸泡几百斤竹子,作为实验来说,差不多够用了!
只是,想出成品,估摸着也得要下半年了!
没有办法,在这个西元前的时代,你想造纸?
得先问问大自然!
当然,张越其实可以选择相对简单的蔡侯纸。
没有必要一上来就直奔高难度的宣纸。
但……
他回溯的记忆里,就只有这个难度的技术,徒之奈何?
况且,蔡侯纸其实质量很差,很粗糙,在书写方面的优势,甚至没有竹简高。
不然,也就不会在被发明后的两三百年间,依然被竹简吊打。
直到东晋时期,造纸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纸质书籍才可以取代竹简。
但高难度,就意味着长时间。
特别是以竹木为造纸原料,就得先想办法,将坚硬的竹子,变成竹浆。
从竹子到竹浆。
这一个步骤,就得让竹纤维软化。
在这个时代,就只能完全依靠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