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微微一笑,上前拜道:“小王何德何能,竟敢劳动屠奢亲迎?”
眼睛却是忍不住的打量起先贤惮身上的衣冠来。
毋庸置疑,先贤惮的这身衣冠,让李陵对他好感大增!
在丧师降敌,经历了家族的灾难性变化后,李陵早已经绝了南归汉室,再为汉臣的心。
但他自小所受的教育,决不允许他为夷狄服务。
其从小耳闻目濡,养成的三观,也不允许他真的被发左袵,与胡人为伍。
故而,李陵在匈奴的行为与行事风格,便很容易理解了。
若卫律推动改革,其实最终是为了权力。
而李陵推动改革与汉化,却是为了最终化夷为夏。
就像泰伯入吴,最初虽然被发文身,与吴人同俗,然其子孙最终将吴地变成了一个诸夏礼乐昌盛之国。
也像太公入齐,东夷遂为夏。
在李陵的设想里,只要一切顺利,百十年甚至数百年后,匈奴与汉,一无二致。
自然,他就可以洗刷自己与自己父祖身上背负的污名。
这种思维方式,是后世人很难理解,但在古典时代,非常常见的。
先贤惮将李陵一行,引入王帐之内,立刻命人奉来酒肉,然后问道:“坚昆王如此匆忙自漠北而来,可是有什么大事?”
李陵也不隐瞒,直接答道:“回禀屠奢,小王此来,乃是想请屠奢,救一救漠北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