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铜壶滴漏,就是古代的计时器了,古代虽没有今天的高科技,但充满智慧的古人会通过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利用自制的工具,再通过投影等,精确的划分出日、时、刻,并分以四季和二十四节气。
不过,推着许老一直往前走的苏白却笑着说道:“这里的唱词其实是错的哈,那个铜壶滴漏并不在归德门,而是在拱北楼,即双门底。”
“拱北楼上的铜壶滴漏,在民初拆拱北楼时,曾迁到海珠岛上,49后又送到了京城,现在就在那边博物馆里摆着呢,而我们这边只剩下拱北楼的石鼓,以后路过BJ路,可以顺道去看看。”
许老对唱词有误有所疑惑,苏白笑解释道:“我想是太久远了吧,唱曲之人的记忆难免也模糊了......”
唱曲之人自然不是指苏白自己,而是指在前世将《大闹广昌隆》唱本全本唱出并且存有录音,为世人记下昔日古城旧貌,被誉为“最后一位地水南音大师”的杜焕先生。
当然了,这里的观众,已经直接默认所谓的唱曲之人就是苏白口中的“白胡子老爷爷”了。
没人知道“白胡子老爷爷”到底是谁,也并不需要知道,很明显,他指代的可能是早年所有在民间卖唱,却又不为人知的盲人瞽师。
那时他们传唱的那些歌谣,已经如烟花般散尽在了时光里,如今还能重新拾回零星几点,为人们再找回几分旧思故忆,便足以让人为之兴奋至颤栗了。
“......我四牌楼直上如支箭,看见买卖滔滔在两边。又见转过清风桥渠那边,又见广府衙门在目前,三八巡期人立乱,又是广府开堂。直到城隍庙条路咁掂,又见灯笼一大对,又见灯笼一对挂在庙前。”
四牌楼,指的是惠爱、忠贤、孝友、贞烈四座牌坊,建于明代,同时也指旁边的街道,从古至今这里都是咩城主干道之一,如今叫做解放中路。
在清代时,这里每年正月初一至上元节期间的“灯市”是最著名的。
节日一到,街上人头涌涌,长长的舞狮,舞龙的队伍,后面紧紧跟着各式灯笼的居民灯饰队,在元宵游行队伍中,还有特意组织的一金童玉女扮饰的民间故事表演队,如“哪吒闹海”、“天女散花”、“六国封相”等,游行队伍可长达数里之长、居民燃烟花,放爆竹,热闹如同一片沸腾的海洋。
歌谣慢悠悠的唱,众人按曲中的索引慢悠悠的走,一句歌词,就是无数已经逐渐消逝在人们记忆里的往事,而庆幸的是,在每一个街名里,每一个转角处,你见或不见,它背后又都依然还藏着一丝丝若有若无的古韵与情怀,静心品味的话,它就会闪现出来撩人心弦。
路行至此,众人已经走了接近4公里了,再过了曾经的广府衙门旧址,即如今的人民公园后,就到了此行的终点站:城隍庙。
城隍,“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城隍爷”指的则是城市的守护神。
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乎,城和隍就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
城隍负责监护本城百姓,兼掌管冥籍,古时的人们迷信,于是有病就跑到城隍庙里住,认为邪魔不敢靠近,病就会自愈,又或者去请城隍开堂审鬼,驱除邪魔,又如城中遇到瘟疫之类的,也都会去请城隍爷出巡镇压灾疫。
这就是苏白之前为什么开玩笑说,许老若是敢化作冤魂来缠自己,就带他去见城隍。
据说城隍每年都会出巡“访鬼”,受理冤鬼冤案,把恶鬼冤鬼都带回庙内审判,惩恶扬善。各地的城隍出巡的时间都不一样,咩城的城隍会在农历七月二十四日诞辰出巡,即曲中唱到的“三八巡期”。
这天,人们要抬着城隍神像游街,城隍老爷坐着大轿,前面有高举“肃静”、“回避”等虎头牌的执事开路,后头有拿着十八般兵器的执事仪仗、皂隶、旗伞、扇夫、灯夫等紧跟其后。四周八乡的群众纷纷前来观看,庙内和主要街道人如潮涌。大家看到城隍爷的轿子纷纷下跪迎接,害怕受到“惩罚”。
而旧时的咩城市民,每到农历七月廿三日这天,就会争相到城隍庙过夜,睡在庙中地板上,俗称“打地气”。
这样一来,是可以在次日的城隍诞辰上到头炷香,二来则是为了祈求“神灵上身”,保佑自己,所以以前每年这个时候,城隍庙就打开庙门,殿内殿外都睡满人,蔚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