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页

李如桢说道。

他身后一群家奴抬着一个个箱子走了过来。

“倒!”

他说道。

一个个箱子打开,里面白花花的银子直接倒下,在阵前堆出一座小小的银山,马上所有士兵带着贪婪看着这一幕。

这些家伙不全是李家的。

这时候边镇将领的打仗实际上都靠家丁,尽管他们手下编制可能几千上万人,但实际数字都少得多,少的那部分是吃空饷的。然后用吃空饷的收入打点上级,并且养活精锐的家丁军,这些是真正精锐,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杀人不眨眼。那些将领就靠他们在和周围蒙古人,建奴等乱七八糟势力的小规模冲突中抢功劳,再靠这些功劳升迁。一旦遇上大规模战争就匆忙招募新兵补充编制,战场上让这些新兵当炮灰,他们消耗敌人,而精锐们做决定性一击。

全都是这么玩。

李家就是这样起家的。

至于明军纸面编制看看就好,兵部纸面上已经出关超过七万大军,但熊廷弼那里见到的就连一半都没有,阎鸣泰清点就三万三,而且多数新招募的,既没有盔甲也没有武器。所以一边是兵部尚书黄嘉善统计的华丽丽的增援数字,一边是熊廷弼无兵可用的告急。

原因就在这里。

熊廷弼不断上奏催促李怀信赶紧到辽东,仅仅是因为后者有七百家丁军。

他知道这个数字才是干货。

李如桢这三千骑兵全是干货,全是那些将领,甚至沈阳及周边豪强的家丁,核心是李家自己的一千多点。这些家丁是私军,有直接从卫所军户里面挑选的,有招募的,还有直接收为家奴的四夷,甚至不乏像干儿子这种收为家人的。他们不能视为家奴,实际上将领对他们那是有求必应,不但待遇是普通士兵十倍,甚至连女人都配上,李如松千金给一个家丁买妓女,后者在碧蹄馆以死掩护他杀出重围,吴襄自己不舍得吃肉,给家丁顿顿酒肉,刘綎战死时候,周围一堆干儿子跟着他生死与共。

这些家伙好用,但也真耗钱。

李如松时代李家家丁的确强悍,但李如柏没有继承下来,李如松死后他在家闲置二十年,去年才重新起用。

二十年的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