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页

杨霖这个孩子的品性,没有人不挑大拇哥,当然……那是以前的杨霖。

自从京城传来消息,杨通已经乐得两天没合眼了,日日在祠堂内和祖宗先人汇报,不然就是到云妙观还愿。

杨家典当行的掌柜赵金笑呵呵地说道:“东家,咱们大郎此番高中,必是外放的大员,何不早做打算,去他上任的地方,怎么说也是朝中有人好办事,您说是不是?”

杨通面色一寒,骂道:“放屁,我跟你们说,咱们可不能给霖儿找事。我们在扬州,还愁没有钱赚,此地乃是天下漕运中枢,钱财便如流水一般。往南有苏州带织户密集,可经营棉布,若将苏浙的棉布、丝绸,徽州的茶叶、竹木运销于四面八方,再把长江中上游的木材、粮食运至长江下游贩卖,还可利用运河航道,将北方的棉花、大豆运至江南,再把江南的特产运往北方,扬州处天下之中,还可经营盐业;往西有徽州虽贫穷,也可经营典当。”

这一番话下来,足见杨通能混出“财大气粗”这个名号,绝非运气好。

这样的见识,在遍地豪商的江南,也不多见。

不一会,从外面来了一个下人,脸上也带着喜气,垂手道:“老爷,大郎派人回来传信。”

杨通一听来了精神,急声道:“哦?我儿说什么了。”

“大郎说汴梁米贵,他刚开了一间长乐楼,花光了积蓄。”

还没等下人说完,杨通转身就跟赵金说道:“快给我支取十万两银子,送往汴梁。”

赵金微笑颔首,记在心中。

下人继续说道:“大郎还说让我们把他的四个义子送到汴梁,好方便他早完看觑。”

“大郎真是良善啊,这样的人得中今科省元,实乃朝廷之福,百姓之福,大宋之福。”

“呵呵……”

……

东京,汴梁,宰相蔡京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