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页

杨霖早知道许将辞官了,而且还把他宅子买了,当时许将可是说的回老家啊,如果自己没记错的话,许将和蔡京一样,是福建人。

一问才知道,原来福建此时比较偏僻,一般做了官的读书人是不愿意回去的,而是喜欢待在苏杭。

杨霖赶紧把他请上自己的身旁,安慰道:“徐老受苦了,这都怪本官剿匪不利,让杭州父老多受了不少的苦难。”

底下一群叫花子似的士绅名流赶紧上前道谢,直言不是少宰,我们这些人都是荒地枯骨了。

杨霖使了个眼色,旁边的高柄心领神会,站出来说道:“各位乡亲父老,此番杨少宰征缴方腊,劳苦功高,都是为了两浙路的百姓着想。在此,我提议,于西湖畔为杨少宰建一个楼阁,用以纪念此番剿抚之功。”

“啊?本官何德何能,哪里当次赞誉……当不得,当不得啊。”杨霖赶紧起身推辞。

高柄拔出腰刀,往地上一插,吓得周围的人纷纷躲避。

扶着刀柄,眉毛一扬,高三衙内厉声道:“少宰只顾自己清高,枉顾江南百姓的心愿,莫非要高柄一死明志,才肯接受么?”

杭州的士绅纷纷劝道:“少宰还是同意吧。”

“杨少宰当得起此楼。”

“我等杭州百姓,愿为杨少宰上万民书,以璋其德。”

……

见群情激涌,杨霖暗暗点头,“无奈”地答应下来。高柄这才收了朴刀,兴冲冲地站到一边。

方腊打破数个州府,四十多个县府,敛取财宝无数,杨霖取出其中的一些,安抚当地流民,奖励作战将士。

剩下的上缴朝廷,估计又够赵佶那败家皇帝开心一阵子了。

不一会酒菜上来,这些被关了一个多月的富贵老爷们,早就没了往日的气度,狼吞虎咽噎死过去好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