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页

杨霖为了让耕地回到农夫手里,也是操碎了心,只有他们才会真心实意种田,为汴梁提供就近所产的粮食。

真落到那些权贵手里,他们有的是手段跟朝廷打马虎眼,大不了建起宅子来。

拍卖持续半个月,反正现在不是春耕时节,有的是时间让百姓们前来抓阄。

杨霖做成的汴梁商会,大力支持此次拍卖,提供了抓阄的用料和人手。

汴梁城郊的这场前所未有的大拍卖,和蔡京的新政比较起来,实在算不上什么。

不过这已经是杨霖可以做成的最大政事了,是他独立完成,而且制定章程。

这已经是宰相的权利了,开封府仪同三司和少宰的官职,都可以称为宰相,不过不是蔡京那个左仆射是首席宰相罢了。

如今的杨霖,已经成了除王黼以外,又一个年轻的宰相了。

王黼那厮,连升八级,靠着隐相梁师成,比杨霖这个状元出身的天子近臣都快。

有时候,真实的历史,是话本都写不出的荒诞。

拍卖会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汴梁的每个角落,附近的镇上纷纷前来,写着几亩几亩的纸条,不到三天就被抽光了。

接下来就是拿着纸条,当场交钱买田,领取地契。

为了防止私下买卖纸条,不允许出去,纸条一旦拿出去再来便作废了。

大部分人都是备足了钱来的,还有一些实在没钱,纯属来凑运气的,都被轰了出去重新抽。

杨霖笑吟吟地走在田垄之间,看着热火朝天的场面,暗暗点头。

自己能做到的,只能到这个地步了,最大限度地保证百姓能买到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