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几件事情之外,还有件事就是曾智伟那部《李三脚威震地狱门》,即使减到五家影院放映,上座率依然只有一两成,影院连本钱都赚不回来。许贯武无奈之下只好让它落画,也让它成了辉煌院线成立以来,因为票房成绩太差而引致落画的第一部电影。
不过许多人不明就里,还以为是许贯武的报复,要教训曾智伟那天的失礼。总之传言纷纷,说得煞有介事,不过都是私底下讲,没有传到许贯武的耳朵里。
《李三脚威震地狱门》票房失利,在许氏兄弟公司还属首次,除了之前投资的那部小众电影《庙街皇后》,那不投资之前已经预见到会亏损的。
但是《李》片公司上下还是寄予厚望的,曾智伟还想凭借这部片,同程龙的《醉拳》一较高下呢。不过现在看来所谓一较高下,不过是个笑话而已。
这部电影的票房之所以失利,许贯武也做了一些调查和思考,原因基本上有两个,一个是这部片子的理念实在太超前,恶搞片在七零年代并没有太大市场,人们还是喜欢规规矩矩的电影,比如刘佳良师傅的《少林三十六房》、《陆阿采与黄飞鸿》,比如洪京宝的《三德和尚和舂米六》、《老虎田鸡》,比如程龙的《蛇形刁手》、《笑拳怪招》……
主角的性格都是积极向上,就算偶尔有叛逆,偶尔有调皮,但却都不失赤子之心,很符合香港观众目前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七十年代,香港正从以往的农耕社会向城市社会大步迈进,新界之前还都是大片大片的农地,现在也盖成一座座加工厂,以往的农民现在也渐渐成为工人。
生存的环境发生变化,人们的传统价值观自然也受到冲击。荧幕上高来高去劫富济贫的英雄侠士,也逐渐变成了靠着小聪明、好身手为自己谋私利的小人物。
前者比如拍了两百多集的黄飞鸿,后者比如新艺城的《最佳拍档》、嘉禾的五福星系列。
六零年代,大荧幕上还都是《大醉侠》、《独臂刀》、《如来神掌》等武侠片,主角同反派都区分明显,几乎一眼就能辩的出来,而且永远都是邪不胜正。
八零年代则换成了《最佳拍档》、《专撬墙角》、《五福星》、《精装追女仔》等都市题材的电影。主角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而是多半自私自利,偶尔会犯法,偶尔耍点小聪明……
比如《最佳拍档》里的金刚,比如《五福星系列》里的五福星,比如《精装追女仔》里的三贱客……
当然反派也比六零年代有更大发挥空间,同样有血有肉,同样有多副面孔,不再只是被主角痛殴的小怪兽。如《英雄本色》中的大哥成,如《纵横四海》中的干爹,如《龙虎风云》里的阿虎……
而武侠电影因为城市化冲击,陷入到了一片沉寂,直到九零年代才有徐可用现代意识和技术手段将武侠电影重新包装,推出了《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黄飞鸿》等电影。
不过徐可武侠电影中的人物,与传统武侠电影中的人物相比,就不免多沾染了些红尘俗世的烦恼。比如《新龙门客栈》里的金镶玉,即开黑店卖人肉,又可以为了钱而杀人;比如《黄飞鸿系列》中的黄飞鸿,不仅要打功夫,还要同留洋归来的十三姨谈恋爱;比如《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竟然会对东方不败这个魔头动心……
而且新派武侠电影大都借助特技,高来高去,天马行空,以非常夸张的武打画面取悦观众,而侠义精神、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等,则被导演搬到了次要位置。所以新武侠电影起来得快,落下去得更快,短短三年时间就后继无力,以《笑傲江湖》开始,以《刀剑笑》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