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页

“许先生你太谦虚了,国内的电影工作者拍抗战题材的影片还行,但是拍这种商业元素的影片,还得像香港的电影工作者取经才行。这部电影是我们内地电影工作者在商业领域的首次尝试,正需要像许先生你这样的专业人士给点意见。”

许贯武听他这么说也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先把电影票给接了过来。凭良心来说,许贯武小时候没少看内地的电影,无论是《地道战》、《地雷战》还是《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虽然都是黑白战争片,但都让他看的如痴如醉,给童年带来了很多的欢乐。

但是实话实说,内地的电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整个市场是非常不健全的。当时就有这样一种说法,内地电影工作者拍电影是为了拿奖的;香港电影工作者拍电影是为了赚钱的。

内地拿过奖的电影,无论是《黄土地》还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无论是《红高粱》还是《秋菊打官司》,许贯武一部都没有看过,而且他这辈子打死不愿去看这种电影。

别的国家的电影都是宣传本国先进性的,比如美国好莱坞的大片,宣扬的是美国的自由主义,代表了美国的价值观。但是电影一般不会拍白人歧视黑人;香港八零年代之后推出的动作片,也将香港繁华的一面带给了大家,让很多人看到电影里的香港之后,都忍不住想要去那里玩玩看看。他才不会拍那些笼民,拍越南难民营,拍九龙城寨;印度电影,都是一群俊男美女唱歌跳舞,它才不会告诉你印度的种族等级制度,以及恒河上顺流而下的尸体。

但是中国拿奖的这些电影,却全都展现了中国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的一面。

第三百九十一章 左派电影公司的新动作

无论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还是高粱地里打野战,甚或者法盲对上一根筋,与大宅门里的悻压抑……那里的人物在导演的镜头下,几乎全部都是变态的。

这种电影拿到国际上去展览,满足了当时西方对于封闭神秘的东方的窥荫癖。难怪能够接二连三的获奖,而获奖之后的导演们变本加厉,不把中国拍成遍地黄沙,贫穷落后,人物变态,社会变形的社会誓不罢休。

《小武》、《蓝风筝》、《东宫西宫》、《活着》……一部部类似这样的作品,先后走出了国门,走到了世界的面前。

“噢?!他们的生活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啊。”就这样,第一批走出国门的电影,就以它所展现那些变态的人物,那些落后的乡村,那些压抑的人性,代表了当时国内的十亿观众。

难怪那么多年的过去,国外很多人还以为中国人是贫穷落后,甚至还穿着长袍马褂留着鼠须尾小辫。这些在国际上获了奖的中国电影,就是拍的这些就是这么告诉人家的。

欧洲的电影拍中世纪的时候,会告诉你他们的城市没有排水系统,“黄金”遍地都是,发明高跟鞋就是为了避免不小心踩在“黄金”上的么?美国电影会不会拍他们在西部大迁徙的时候,大规模的屠杀当地的印第安人,还把他们的土地占为己有?香港拍电影只告诉你有高楼大厦,人人穿时装戴名表夜总会马杀鸡,会不会拍那些居住在蚁窝之中的笼民?

为什么中国电影导演就要拍那些变态的人物,落后的乡村,难道中国上下五千年,就全靠那种人物来延续历史的?就没有一个伟光正的英雄人物?

国外拍小偷,可以拍的好像《十一罗汉》那么酷炫,中国导演拍小偷只能拍出《小武》。佛经上有种说法,你心里想什么,所以你就看到了什么。所以苏东坡看到佛印是坨牛粪,而佛印看苏东坡是尊佛。

同样老谋子想的是野战,繁衍,强者为尊,所以人家最后搞出了一个葫芦娃。梦想照进现实,理论联系实际,用自己的一生为自己所拍摄的电影做了完美的延续。